第九十六章
推荐阅读:全球天灾 我在柯学世界当五人组幼驯染 召唤玩家后掌门她躺赢了 穿成恶毒后妈种田养崽 我在洪荒开公司搞建设 修仙强者靠种田综艺爆红了 万人嫌靠美貌闯荡娱乐圈 你别看他们 穿书后我靠系统商城暴富 虚拟主播是我隔壁邻居
第九十六章
康庆元年四月二十四日, 花锦明回到金陵。
“娘!”一路归心似箭,进了母亲屋子,花锦明却瑟缩起来,戳在门边迈不动脚步, 低着头小声叫“娘”。
花太太一看便知事情不好, 到底是经过事的, 强自镇定着迎到门口,挤出笑容, “瞧瞧你, 大老远回来,累着了吧, 告诉你伯父伯母没有?你大哥呢?”
见儿子不吭声, 便吩咐丫鬟“去, 告诉大老爷大太太一声,二少爷回来了”, 又喊着“叫厨房做二少爷爱吃的菜,哎呀, 先拿点心来!”
满屋子的人忙碌起来,端热茶的端热茶, 捧点心的捧点心。
花锦明整个人木木的,由着母亲拉到四仙桌边, 盯着茶盅深深呼吸, 又叫一声“娘。”
花太太七上八下地,攥着佛珠的手拉住他胳膊,“到底怎么了, 你倒是说啊!”
事到临头, 花锦明咬一咬牙, “江西那边--当今好狠的心肠,派了周童那个酷吏,比武后时的来俊臣还恶毒,把南昌上上下下的官员挨个问话,录了下来,彼此核对盘查,稍有对不上的,就双双拉到大堂用刑,娘,三木之下何求不得!”
也就是说,当今皇帝派去的亲信,已经把江西官场的人整得半死不活。
花大老爷也不好受,黯然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当初你父母看胡家亲眷多,路子广,吃得开,那胡忠旺虽是庶子,人却老实,你姐姐也是点了头的。谁想得到,谁想得到今日?”
隋唐开创科考,白丁、平民不能参与,从宋朝到大穆朝,科举不再是书香门第和权贵之子的特例,□□更是把“商贾”也列入准许参考的范围,然,依然是有铁门槛的:
囚犯、僧人、道士、娼妓、优伶、隶、皂不可参与科考,祖上三代有罪名的,连保书也没人给写,第一关就过不去。
花太太明白过来,整个人松懈下来,站都站不稳,花锦明连忙扶住。照这个架势,花希圣的性命是保住了,花太太露出笑容,“不做官便不做官吧,回家来和你大伯父一样做个田舍翁,教导你读书,给你带孙子,你姐姐,胡大人呢?”
想起儿子的用功,花大老爷忍不住落泪,捶足顿胸道“你父亲,哎,你哥哥”
花锦明黯然:他这辈子,也不可能参与会试了。
花锦明长长松了口气。
“你爹爹呢?”花太太急急问,“你姐姐的公爹呢?”
话虽含蓄,花锦明是伯父教导长大的,一下子明白了:若早几年成亲,他和珍姐儿生几个孩子,珍姐儿也就死心塌地过日子了;若两人只定了亲,并未成婚,哪怕像珍姐儿提出来“替王丽蓉守满三年”,过了门没圆房,如今形势大变,曹延轩是举人、进士,他的父亲是罪臣,这门亲事也就散了,过几年各自婚嫁,谁也不耽误谁。
“不过,你媳妇还年轻。”花老爷皱着眉,又叹了口气:“齐大非偶。时日也不巧。”
屋里乱哄哄的,大夫给花太太诊治,丫鬟婆子围着,花锦明被花大老爷拉到隔壁。
母亲的哭声断断续续,传进花锦明耳朵,他黯然点头,“可,伯父,父亲若是,若是获罪,日后,日后可怎么好?”
身为家主和长辈,花大老爷考虑的要比侄儿长远、周全得多。
亲家之间,坦诚相待是第一位的,若是这个时候还遮遮掩掩,出了事情,非得受埋怨不可--这个时候,花家不能得罪曹家了。
就像证实这句话似的,隔壁花太太嚎啕大哭“我的香儿,香儿,是娘害了你啊”花大太太不停劝慰。
花大老爷又说:“这一回,你回家来,你堂兄留在当地,锦明,你说说看是为了什么?”
恩科定在五月,日子和正科相同,为初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
江林是三王爷心腹,娶了胡兆林第三个女儿,花锦明胞姐嫁给了胡兆林第六个儿子胡忠旺,平日是做亲戚走动的。
一时间,屋里气氛十分凝重。又过一时,花大太太满面疲倦地过来,一边给花大老爷捶背,一边告诉侄儿“大夫开了安眠的药,你母亲歇下了。”
花大太太宽慰两句,便说:“依我说,锦明在家里待几日,便去曹家吧,锦明媳妇怀着身子呢!老爷,若是您同意,今日我便给曹家送帖子,找三太太说说话。”
花希圣获罪,花锦昭、花锦明这一生,再也不能踏入考场了。
花锦明仿佛周身力气耗尽了,身体摇摇欲坠,“伯父,胡兆林是完了,附和叛党,多半会判斩,阖家老小也.”
花锦明不敢看母亲的脸,低声道“胡兆林挨不过刑,已经招认串通叛逆,进了大牢,听说,挺不了几日了,家被抄,家里的人男丁收监,女眷,女眷也收进监牢”
对着伯父,他就没那么多顾忌,细细说了南昌当地的事,“.周童二月就到了江西,里里外外恨不得连府衙地皮都挖过来,不过是今上想杀鸡儆猴,警示各地官员,再把位子腾出来,我和大堂兄商量,周童至多年中便要回京城,江西的事也该有个结果。”
又告诉伯父“这一遭,我和大堂兄把能使的法子都使了,连带几家长辈的路子,我岳丈家里,大姑父同科好友的连襟,是周童家里岳母的侄子被,岳丈二管家跑了几百里,信是不敢写的,话是传了过去,果然,父亲公务就没查出毛病。”
两个男人谁也没说话。
花太太双眼翻白,身体软绵绵地,滑到地板上去,花锦明忙去搀扶,哭着道“娘,娘!”花大太太用指甲掐妯娌人中,大喊“来人!”
“伯父。”他抽泣着,身体不由自主颤唞,“岳父他,他,会不会,会不会嫌弃我了?”
花锦明哽咽着,不由泪流满面。
又计算时日:“你信写过去,你岳父八成出了场才能看见。如此也好。”
“胡大人保不住了。”花锦明斟酌着道,“胡大人是个来者不拒的,管家都盖了房,胡大人七个儿子四个女儿,娶得娶嫁得嫁,别人不说,江林已经已经”
花大老爷勉强定定神,挥挥手“去吧”,又对侄儿说“给你岳父写封信,不要隐瞒,把该说的都说了。”
花大老爷拍拍他肩膀,踱两步坐到椅中,盯着屋顶默默盘算,待花锦明哭过劲儿了,声音小下来,才道:“你和你堂兄做得甚好,换成别人,也只能如此了。”
花太太已经有心理准备,咬牙道“江林是江林,关得到胡家的,再多也有限。就算胡兆林落马,胡忠旺连县衙的门都没进过,大不了,大不了回家种田便是。”
花锦明安慰道,“爹爹,爹爹平日谨慎,账面干净,身边人是府里的老人,暂时未被人抓住马脚,如今脱了官袍,和其他人一起住在府衙,一个多月不得回家了。”
他缓缓摇头,“曹老七这个人,不是爱慕虚荣、攀附权贵之辈,再说,这件事不是你的错,不是你父亲的错,亦不是我们家的错。曹家家大业大,他亦是有儿女的,就算为了名声,也不会薄待你。”
身后传来脚步,花大老爷的声音响起来,“锦明,事到如今该说便说,家里好有准备。”花大太太反身关上屋门,帮着花锦明把花太太扶到一把太师椅中。
被母亲的情绪感染,花锦明蹲在地上,抱头痛哭“伯父,我花了三千两银子,到狱中见了姐姐一面,姐姐,姐姐.”
花锦明一边怕母亲难过,一边不愿母亲依旧抱着希望,左右为难的模样令花太太狐疑起来,抓着他的手掐进胳膊肉里,“锦明,锦明,你姐姐到底如何了?”
花大老爷语气前所未有的郑重,“既知如此,男子汉大丈丽嘉夫,挺起来才是,如今,如今你母亲身边只有你一个,你若颓废,你母亲指望谁?”
花大老爷欣慰地点点头,“做的甚好,这么一来,最多扣上\"为官不力、监管不严、渎职\"的帽子,你父亲的命是保住了。多判几年少判几年,大不了花些钱,赎回来便是。”
花锦明用袖子擦擦脸,“母亲日日担心,还有,还有珍姐儿。”
珍姐儿还怀着孩子呢!花锦明待在当地,不知怎么办。
旁边听着的花大太太也在沉思:若换了花锦昭夫妻,旁的不说,媳妇聪明能干有手段,无论花家如何败落,也能把日子过下去,珍姐儿就差远了。
去年出了石榴的事,花太太一则窝火,二则这种事是瞒不住的,三则和花大太太妯娌甚好,便告诉了花大太太。花大太太安慰花太太半日,赏了石榴家银钱,去庙里做了法事,交代府里的人“不许犯口舌”,事情也就过去了。
现在想起来,珍姐儿实在是不懂事,愚蠢、没心计,婆婆丈夫一个都拢不住。
若花家出事,珍姐儿能不能和侄儿安生过日子,谁也说不准。可,毕竟有了孩子.
花大太太便说:“老爷,若依着我,锦明就在家里吧,珍姐儿快生了。”
花锦明嘟囔“珍姐儿七月才.”就被伯父打断了。
“这个时候,你在江西也没有用。”花大老爷断然道,“有你大堂兄支应。再说,就如你说的,周童不知什么时候就回京城,你去了说不定都碰不上。你还是等一等消息,等你媳妇生了,到时候再看。”
这个时候,珍姐儿平平安安生下孩子,维系和曹家的关系,才是更重要的。
见花锦明还要争辩,花大老爷挥挥手,“便是我和你父亲换个个儿,你父亲必然和我一个意思。”
换成以往,花锦明必定和伯父争得脸红脖子粗,非回江西不可--再见姐姐一面也是好的。如今他奔波数月,见识人情冷暖,做事灵活许多,早已不是养尊处优的二少爷了。
于是他闭上嘴巴,疲惫不堪地靠在椅背,听伯父伯母商量“一起去到曹家、告诉长辈实话,依旧瞒着珍姐儿”的事,心想:伯父不答应,自己陪珍姐儿几日,再走不就行了?
次日清早,花锦明沐浴更衣,焕然一新地站在东府珍姐儿院子门口,一个前所未有的念头突然涌进脑海:岳父这一科,若是落榜就好了。
不仅如此,若岳父不再科举,一辈子只是个不出仕的富家翁就好了。
<div class="contentadv"> 就像花大老爷计算的,花锦明的信经过驿站到达京城已是五月初十,曹延轩并没第一时间看到:一日之前,他已经去了贡院。
那日不是休沐日,曹慷去了部里,曹延吉带着儿子侄儿给堂弟送行,看着曹延轩提着考蓝,随着人流进了贡院大门才走。
会试要考九天,纪慕云清闲下来,把正屋和自己的住处收拾得妥妥当当,做做针线打打络子。
昱哥儿久久见不到父亲,奇怪起来,不停地问“爹爹怎么不来”。她告诉儿子“爹爹去考试了,等你长大了,也要去考试的”,昱哥儿似懂非懂,她忍着笑,用一张白纸描一个空心的“春”字,挂在墙壁:“这个是春,春天的春,亦是春闱的春,爹爹如今去的就是春闱。你每天画一笔,等画满了,爹爹就回来了。”
昱哥儿来了精神,用小毛笔像画画似的把春字的第一笔涂满了,要接着画,纪慕云把字挂的更高些,“明日才可以。”
昱哥儿蹦了几下,很快把画字的事丢在一边,满院子乱跑,盼着宝哥儿的到来。
宝哥儿白日上课,课下玩耍,很快和堂兄弟们亲亲热热的,四个小子跟着曹延吉去府外逛什刹海街、吃涮羊肉。他记着父亲的叮嘱,每日傍晚到双翠阁来和宝哥儿玩,有几回把昱哥儿带到博哥儿的院子,拍着昱哥儿脑袋“等你大点,就跟我们住下啦。”
媛姐儿也差不多,每日吃过午饭到双翠阁来哄昱哥儿,告诉纪慕云“昨日是大伯母生辰,六伯母带着我们去大伯母院子,吃了一顿饭,我当时不知道,今日补送大伯母一方帕子。”
关于曹家长房,纪慕云知道一些:曹慷长子曹延英是“延”字辈的长子,亦是第一个考中举人、金榜题名的,素来得祖父、曹慷兄弟爱重。可惜,这位大爷命数不好,三十一岁就英年早逝,留下遗孀宋氏和独子曹涟。
曹慷十分悲痛,把精力放在曹涟身上,亲自带在身边管教,请回名师教曹涟读书,打算让曹涟继承长子一脉,日后继承东府。可惜,大概压力大了些,曹涟从小就不出挑,读书不行,唯唯诺诺地,动不动就生病。如今二十岁了,连个秀才都没考过,在普通人家无所谓,在曹家可谓头一份了。
曹慷无奈,只好把读书的事放一边,给曹涟娶回媳妇,先传宗接代
纪慕云关切地问:“是不是简薄了些?我把箱笼打开,六小姐挑一挑?”
媛姐儿笑道:“我问过六伯母,六伯母说,我是晚辈,尽心就好。我打算再把平日做的络子送两个。”又说“大伯母平日很少出门,我们拜访那回,大伯母没怎么说话,大堂嫂话也不多,人倒很好。”
这次曹延轩一家到京城,给长房带了丰厚礼物,宋氏亦给三个孩子见面礼。昱哥儿得到一个小小的白玉环,纪慕云打了个络子系上,收了起来。
纪慕云笑道:“既然六太太说了,听六太太的就好。”
媛姐儿又说起课程,“玉姐姐喜欢绘画,琳妹妹却不擅长,喜欢弹琴,日日上课,我也跟着。”
媛姐儿那架琴,也从金陵带了过来。
听起来,六太太是个不错的人,嫡女嫁出去依然教导庶女,纪慕云想。
媛姐儿又道:“前日爹爹在,怕姨娘没空,这几日闲了,我还想,跟着姨娘画东西。”
这回纪慕云却没答应。
“以前在府里,我和于姐姐常来常往,没有外人,老爷也知道,我才带着六小姐做针线、画些东西,消磨时光罢了。”她委婉地说,“如今不一样,府里有正经的夫子。若六小姐依然随着我,会惹别人笑话。”
媛姐儿虽是庶女,却是曹家小姐,跟着妾室做针线便罢,跟着妾室读书画画,未免令旁人觉得“府里舍不得请夫子”,媛姐儿总不能对每个人说“纪姨娘家里是秀才,我爹爹也觉得纪姨娘画的好”--曹延轩还娶不娶新太太?
这些道理,不用别人说媛姐儿也明白,今日说一说,是告诉纪姨娘“自己没忘记她”。
望着温柔恬静的纪姨娘,媛姐儿忽然打心底惋惜:若是纪姨娘没进曹府,嫁给个读书人,定能相夫教子,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不会埋没胸中丘壑了。
想到这里,媛姐儿心情复杂:父亲冷落于姨娘,宠爱纪姨娘,曾令媛姐儿郁郁;可纪姨娘再受宠,父亲也要娶新夫人的。
“我就是,想和姨娘学些东西。”媛姐儿真心实意地给她一个笑脸,“姨娘画的好。”
纪慕云为对方善意感动,笑了起来,“是六小姐和我合得来。这样吧,六小姐平日画一画,若有什么想问的,过来的时候找我,这样可好?”
等媛姐儿嫁了人,就没这样的机会了。
真心喜欢画画的媛姐儿答应了,每日下午过来,晚间画个不停。
如今她住在琳姐儿的院子,五间带耳房的正屋,中间堂屋是共用的,琳姐儿住西侧两间,媛姐儿住东边两间。
琳姐儿爱弹琴,每晚都要弹两首曲子,如今怕扰了媛姐儿,便不弹了,到媛姐儿屋里玩耍。见媛姐儿画的认真,琳姐儿默默看了一会,问道:“姐姐临摹的样子,是七叔给姐姐画的吗?”
媛姐儿摇头,“是父亲妾室纪氏的手笔,就是十五弟的生母。”
这么一说,琳姐儿便知道,七叔这回来京城,身边服侍的就是六姐姐说的“纪氏”。
琳姐儿是曹延吉妾室吴姨娘生的,跟着嫡母长大,偶尔见了生母,点点头叫声“吴姨娘”,并不亲近。
吴姨娘是六太太陪嫁丫鬟,认识几个字罢了,六太太通诗书,懂音律,和曹延吉十分恩爱。琳姐儿常常想,若自己和玉姐姐一样,是嫡母生的就好了。
“这样啊,那,这位纪姨娘,还挺厉害的。”琳姐儿侧着头,打量架在木架上的几幅画,有红梅有水仙,还有盛夏荷池、春日牡丹“玉姐姐也喜欢画画,我却没学好.”
次日琳姐儿去正院晨昏定省的时候,当闲话告诉六太太“六姐姐画梅花,摹的画不是凡品,女儿一问,是六伯父妾室画的。”
六太太颇为惊讶:曹家诗书传家,曹延轩曹延吉是举人,眼光极高,寻常画师不放在眼里;能教导媛姐儿,表示“六伯父妾室”是有真本事的。
“你可问清楚了?”六太太笑道,“说不定是你七叔画的,那妾室说成自己的。”
琳姐儿用力摇头,“六姐姐不是撒谎的人。”
上次在竹苑见的那个美人么?六太太回忆着,笑了起来,“怪有意思的。过两天你姐姐回来,你告诉你姐姐,她最喜欢画这画那了。”
隔两日,玉姐儿果然带着夫婿回娘家。
玉姐儿的夫婿张铭是六太太远房亲戚,青梅竹马的,感情极好,婆婆待玉姐儿如女儿,平日玉姐儿回娘家如家常便饭。
今日玉姐儿带来了婆婆做的豌豆黄和芥末堆:“给十一弟、六妹妹、十五弟尝一尝,和外面卖的不一样。”
上回曹延轩一行到达京城,给玉姐儿带了礼物,玉姐儿是会来事的,送了婆婆不少。
因是上午,男孩子们正在学堂,只有女孩子在,六太太便让丫鬟把东西拿下去分了,“午饭时摆出来”,又告诉厨房:“做五小姐爱吃的菜。”
丫鬟进屋来说,外面有客人拜访。玉姐儿便站起身,“六妹妹没去过我的院子吧?走,到我那里喝杯茶。”
琳姐儿历来乖巧,今日却说:“五姐姐到我们的院子坐坐吧,六姐姐针线好,做的头花可好看了,画的也好。”说着,朝玉姐儿挤挤眼睛。
玉姐儿愣了愣,笑道“好呀,小机灵鬼,把你那里的好茶好果子备好了,今日我便在你那里消遣了。”
到了双翠阁,媛姐儿少不得给自己做的头花、络子拿出来,请两人赏玩。
“跟真的似的,我就不客气了”,玉姐儿咂咂赞叹,自己挑了一朵月季娟花,又把一朵绒布菊花一朵玫瑰纱花放进丫鬟捧着的匣子,笑道“我娘一朵,我婆婆一朵,省的说我偏心。”
说起做头花,媛姐儿介绍自己的经验,“画四、五张花样子,再动手。”
玉姐儿一听,便道“妹妹画的想必不错,做姐姐的可要看一看,往后啊,我们姐俩切磋切磋。”
媛姐儿忙说“妹妹学的时候短,姐姐不要笑话就好了。”
说笑一番,待玉姐儿见到媛姐儿照着画的几幅花鸟,笑容消失了,越看面色越认真。
难道,纪姨娘画错了?闹了笑话?可,父亲明明称赞过啊?媛姐儿嘀咕起来,琳姐儿一会看看她,一会看看自己的姐姐。
“妹妹嘴上谦虚,实则深藏不露。”玉姐儿爽朗地笑起来,像大姐姐一样调侃,“七叔真是看重妹妹,请了名师回来给妹妹打底子,不知是哪位国手的弟子?”
纪姨娘这么厉害吗?媛姐儿有点意外,也有点欢喜,把事情说了:“是父亲身边的纪姨娘。”
姨娘?
玉姐儿睁大眼睛,半天才说“真是,真是强将手下无弱兵。”心里打定主意:得告诉母亲才行。
(https://www.tuishu.net/tui/578762/114934141.html)
1秒记住推书网:www.tuishu.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tuish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