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书网 > 景员外和他的小夫郎 > 第二十七章 准备全家拜访林家

第二十七章 准备全家拜访林家


第二十七章  准备全家拜访林家

        “盛叔,石头哥,久等了。”

        景父和景逸收了摊后,把板车存放在了集贤阁,就赶了过来。

        “我们也刚到,走,进去吧。”村长说完,就带着三个人去了镇子上衙门的户籍管理处。

        大源朝同样是封建统治下的“皇权不下县”政策,镇子是没有行政级别上的衙门的,最低级别的衙门也在县里。

        县衙大概有知县、县丞、主簿、典史,还有吏户礼兵刑工日常办公机构,也就是小“六房”,六房的工作人员统称为胥吏。

        有品级的官只到主簿,正九品。

        各个县衙为了方便办公,也是为了方便百姓,都会在各个镇子里设置办事处,负责人为亭长,下面会设有部分胥吏,部分衙役负责日常文书工作和治安工作。

        亭长虽没有品级,但是管理镇子下的各个村庄,也是有很大权力的。无权管理的大案大事只需负责上报即可。

        三人到了户籍管理处,就一位办事的胥吏坐在桌子上喝茶。

        村长说明了来由,把王石头家的六亩田契递给了办事的胥吏。只见那胥吏喝着茶眼皮子一抬说:“知道了,搁着吧,十天后再过来签字画押。”

        “对了,我还得带上一壶酒,得跟林大哥喝两杯。”景父高兴地说到。

        谁让农村里最精贵的就是粮食。

        因为这次去林家,关系到大儿子景逸的婚事,所以除了景安和景舒小哥俩外,剩下三口都还挺紧张的。

        一家子从几天前就开始打算着带什么礼了,除了到镇子上买的,还特意去了山里看看有没有啥新鲜的,景逸想着得在老丈人面前露一手。

        王家庄,林家。

        比如这次,林家这五张嘴都过去吃,碰到那小气的,可是要讨人嫌的,没准还会阴阳怪气地甩几句。

        一般农村里,不逢年过节的,都不爱走动,这一走动就费银子,还得张罗吃食。

        还要从那天景逸从林家走后说起。

        那位胥吏一看他又回来了,本来想发火,但是景逸从怀里拿出一个小布包,递给他,并说道:“官爷尝尝我们家自己做的小吃食,不值得什么。我们家这个田契实在是着急,麻烦您通融通融。”

        走出了管理处,王石头从刚刚的畏畏缩缩立马变成了幸灾乐祸:“哎呀,大侄子,这可不是我不配合啊!”

        买完田地又过了几天,明天就是景家小买卖十天一次的休憩日,也是全家一起去拜访林家的日子。

        临走的时候,这位胥吏还跟景逸说,以后办事儿尽管来找他。吓得王石头再没别的心思了。

        “一篮子鸡蛋、两斤猪肉,一只野鸡,再带上一罐糖。这礼就差不多了。对了,还有我昨天采的一篮子灯笼果得给元元哥带着,难得看见小枫山上有这么水的灯笼果。”景母边收拾边说道,礼给的是足足的。

        接下来流程就快的多了,起草新的田契,盖官印,双方签字画押,自此这六亩良田就是景家的了。

        更何况,以后还亲上加亲呢。

        景逸没说话,这种情况还在他的可控范围内,于是跟林父和村长说稍等片刻,他又转身单独回去找了趟那位办事员。

        胥吏接过布包一摸,里面不止有糕点,还有一小块银子,看大小怎么都有半两了,脸上瞬间就带了喜色,看似埋怨到:“你这小子,着急你不早说,咱们为民办事,都是可以通融的嘛,去把他们叫回来。”

        “这”景父着急,谁知道这十天王石头家会不会出什么幺蛾子啊!

        “好的,官爷。那就多麻烦您了。”景逸打断了景父,现在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不能直接给钱贿赂。也一定要先听话出去,给胥吏面子,哪怕没有品级,人家也是吃皇粮的。

        村长看着景逸这次的事儿办得大胆又机智,想着景荣家这是要起来了。

        等景逸把村长、景父和目瞪口呆的王石头叫进了屋子。

        林家夫夫性子都好,也大方不爱计较,所以景母乐意相处,更要备足了礼了。

        “岭哥,你看景大哥和彩云他们特意来拜访,是不是…”林爹爹话没有说完,用眼神示意了自家小哥儿一眼。

        “爹,爹爹,我回屋绣香囊了。”

        初夏看到林爹爹跟林父打眉眼官司,还是因为自己,他略一琢磨,椅子烫屁股一般,打了声招呼忙不迭地回屋了。

        “这会儿知道害羞了。”林爹爹宠溺地看了看初夏消失的方向。

        “我看八九不离十是因为小逸和咱们夏夏的事儿。”林父接着刚刚林爹爹没说完的话题聊。

        “就是说啊,按照礼数,该是咱们去拜访彩云他们家了。”林爹爹笑盈盈地说着,不过心思一转,又有点忧愁:“小逸是个好的,景家也是好的,我是一点不担心。就是秋儿的事儿,我怕到时候景家知道了有误会。”

        <div  class="contentadv">        “咱们家行得端做得正,秋儿也没有做错,怕什么!”林父掷地有声地说道。

        这些日子,他想起大女儿的事儿来就生气。这会儿还得柔声安慰自己夫郎:“元元,别担心。景兄弟一家子再明事理不过了。”

        “嗯,是,如果景大哥他们真的提了小逸和夏夏的事儿,我得把秋儿的事儿提前告诉彩云,总比从别人嘴里听到要好。”林爹爹想得周全,自家情况要交待清楚。

        “嗯,你说的是。”

        林父给夫郎倒了杯茶,然后岔开了话题,不想夫郎再伤神。

        之后的日子,林家每天还是忙忙碌碌,林父和林爹爹也时不时讨论下十月初待客的菜单,然后开始准备食材,可见重视。

        至于初夏,他在忙着给“景母”赶制香囊,说是赶制倒也不急,抽空了就做,不图快,做得很精细很认真,用尽了心思。

        初夏出身乡下,但自他懂事儿起,林家的生活条件一直是还不错的,出事儿过后几个月拮据了些,不过也早就缓了过来。

        两位父亲的感情非常好,又十分疼爱子女,可谓家庭氛围拉满了。

        所以,他跟村里很多小哥儿姑娘比起来,也更有生活情趣一些。这会儿,自然是舍得下功夫帮景逸绣香囊了。

        这几天看着父亲爹爹为待客做准备,他也充满了期待。

        很快,来到了十月初五。

        西湾村景家一大早就忙碌起来,大家都先忙着早起梳洗吃早饭,然后还要换上正式一些的衣服。

        小安和小舒年纪小,个头长得快,前段时间刚给他们做了套新衣,今天终于有机会穿了。这会儿找不到自己新衣放哪里了,一个劲儿的喊景母,两人一块喊,小院顿时炸开了锅。

        “两祖宗!快着点换上,头发别弄乱了啊!没时间帮你们重新梳!”景母看着景安光着胸脯等着她找衣服,头都大了。

        热热闹闹一顿忙活,终于可以出发了。

        景父和景逸一人背了一个筐,把东西往筐里一放,放得满满堂堂的,就是从筐外面谁也看不到是啥。

        西湾村到王家庄走路也就半个时辰,一家五口也不急着赶路,眉眼都带着喜悦,轻松地走在路上,景母还嘱咐小安小舒一会儿别调皮。

        到了王家庄,也差不多是上午十点多钟,要进村子时,景父一眼就看见了村口站着正往这边张望的林父。

        “景老弟,弟妹,你们来了!快,跟我回家!”林父朗声笑道,招呼着往家里走。

        一行六人说说笑笑地走在西王庄的南北村道上。

        林家这两个月正是村里的八卦焦点,这会儿村子里聚众聊天的汉子还好,跟林父打个招呼就罢。那些上了年纪的妇人夫郎,不管是串门扎堆纳鞋底的、还是缝衣服摘菜的,都过来看了看热闹。

        还有那多嘴多舌的三姑六婆:“岭小子,这年轻后生我看来过一两次了,为的什么事儿啊?”

        “三婆,能为的什么事儿,我兄弟来串个门!”

        林父一般不惯着这些多嘴的,脸一耷拉不咸不淡地应付了回去。

        “串门就串门呗,横什么。”这位三婆一看林父脸色不好了,也不敢再多言语,这林岭是个硬骨头,不好得罪。

        其他跟林家关系好的一看平日里嘴损的三婆吃了亏,纷纷跟林父问了好就回了。

        到了林家后,林爹爹带着四个孩子出了院门迎接,然后各自打招呼落座,没聊两句,林家大女儿为了避嫌就说回屋忙了。剩下的人是亲亲热热一顿闲聊。

        “那景大哥和彩云你们先聊着,我跟夏夏去准备午饭。孩子们不用拘着,小山小江带弟弟们到外面去玩,别走远了,一会儿吃饭了。”林爹爹说着站起身,要带着小哥儿去厨房。

        “元元哥,我跟你们一起去。”景母一看连忙也站起来要跟着一起走,留在这陪着两个汉子也没啥可聊的,还让林大哥也拘束。

        景逸也有些意动,想跟初夏相处会儿,不过他也知道,在别人家一个汉子要是说去厨房帮忙那可太没规矩了。

        “那行,那麻烦彩云来帮忙了。”林爹爹也不见外,知道彩云跟他们相处自在一些。

        一起进厨房的初夏:紧张。


  (https://www.tuishu.net/tui/579036/114922273.html)


1秒记住推书网:www.tuishu.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tuish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