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书网 > 大秦:隐忍十八年,废柴皇子杀疯了 > 第174章:孔鲋回乡

第174章:孔鲋回乡


  常奉府如今除了儒家那些博士,还有赵凌从孟巍然那里收来的法家门生,以及墨家、道家、阴阳家、农家的门人。

                  赵凌不再坚持法家独尊,诸子百家的门人齐聚咸阳,也被赵凌先收拢到常奉府。

                  大秦不再是法家独尊,常奉府也不再全是儒家门生。

                  他们虽各有门派,但都归冯瑜管。

                  哪怕孔鲋回到常奉府,也已经夺不了冯瑜的权。

                  冯瑜身为赵凌的得意门生,对诸子百家皆有涉猎。

                  在三川郡时又常与墨知白往来,墨家门生们与他关系匪浅,对他佩服有加,墨家之人来到咸阳,又多亏了他的照拂,自然以其马首是瞻。

                  法家与儒家的人聚于一堂,编撰《万民典》的时候,之前是偶有争执,但在扶苏和冯瑜镇压之下,也就只是互不理会。

                  孔鲋回来之后,矛盾再次升级。

                  李斯的弟子吴公身为法家的领袖,面对孔鲋大谈仁义治国的时候,立即反驳道:“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

                  他这话就是《商君书·画策》中的原话,就是说,仁义只能约束个人,无法形成强制性的国家秩序。

                  孔鲋冷笑道:“陛下如今已不重用法家,仁政治国是必然的!”

                  儒家主张以仁政、礼治、民本治国,与法家的专制、法治、功利形成尖锐对立,基本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各有各的道理,赵凌杀了李斯,重用儒家,也给了些承诺,这也导致孔鲋产生了错觉,以为赵凌是打算以儒家的主张治国。

                  《万民典》集百家之言,儒家和法家的学说几乎对立,这若是都写在同一本书上,似自相矛盾,如何教化百姓?

                  墨家和农家的门生他们倒是悠闲地在旁边看热闹。

                  新任常奉张苍坐在一旁沉默不语,没有搭话。

                  常奉府现在的水实在太深了,诸子百家就算了,还有天子门生,还有长安候扶苏在,别人都没搭话,他当什么出头鸟啊。

                  也亏的之前孔鲋已经被赵凌吓得同意修改儒家典籍,扶苏和冯瑜两位主编也不与他们争辩,默默地编撰就是。

                  “外儒内法”是赵凌已经确定的治国模式。

                  儒法两家哪怕是吵破了天也是无用。

                  赵凌与章邯来到常奉府,孔鲋和吴公还在争执,大病初愈的孔鲋已经被吴公这年轻人气得吹胡子瞪眼。

                  众人见到赵凌之后纷纷行礼:“见过陛下!”

                  孔鲋面如金纸,见到赵凌之后,行礼之后也是连连咳嗽。

                  “博士御监大病初愈,还需好好养身,莫要动气。”赵凌有些不满地看了吴公一眼,“吴公,你也莫要气老人家。”

                  吴公今年不过二十七岁,正是年轻气盛,口齿伶俐,孔鲋哪里争吵得过?

                  “陛下说的是。”吴公笑道,“臣亦认可五经博士的言论,法家从未反对修改律法以及法家的典籍,如今本就改了,臣也不知博士御监与臣争个什么。”

                  说得难听点就是,你儒家都已经任由修改典籍了,主张的分封制明显已经被否决了,李斯虽然被杀,但皇帝从未说过要以仁义治国。

                  秦律虽有修改,许多刑法减轻,但从根本来说,还是依法治国。

                  孔鲋就是食古不化,哪怕都已经低了头,就爱扯些老黄历,他要与吴公争辩,无论便与他辩上一辩。

                  孔鲋在家中躺了一个多月,也是想明白了皇帝要做什么,只是儒家本就势弱,面对赵凌无力抗衡。

                  一个多月的时间,他回来之后,儒家的门生竟然全都以冯瑜马首是瞻。

                  吴公冷嘲热讽,孔鲋的血压更是往上飙,赵凌佯怒也只是轻轻说了两句而已,并没有任何的惩罚。

                  孔鲋认为自己终于看清了赵凌的本来面目,不愿再为赵凌效劳,喉咙底下发出粗重的喘息,惨笑道:“陛下,臣年事已高,身体有恙,还求辞官还乡。”

                  “博士御监心意已决,朕若不允,倒显得朕无情了。”赵凌叹了口气,“孔老先生身体孱弱,咸阳到薛郡千里之遥,先生的身体如何受得?”

                  “此事无须陛下忧心,臣恐时日无多,思乡心切,哪怕万里,也要落叶归根。”孔鲋上前,抓住赵凌的手,在他耳边压低了声音说道,“陛下若不愿老朽活着,赐死便是,儒家已有新的领袖,老朽对陛下已是无用,还望陛下仁慈,莫要株连。”

                  冯瑜基本已经代替了孔鲋,儒家的门生也被赵凌驯服,孔鲋只是一个吉祥物一样的存在。

                  躺了一个多月,孔鲋也想明白了。

                  儒家的确只有对皇帝有价值,才不会像之前嬴政在位那般被打压。

                  身为孔子的后人,先祖的典籍被改,儒家门生臣服,他死后却是无颜面对先祖的。

                  赵凌等同把他的家偷了,说什么重用儒家,实际上儒家主张的分封制、道德教化,礼乐规范,以及民贵君轻,皇帝是一样都没实施。

                  孔鲋有种被骗了,却无能为力的挫败感。

                  他不敢反抗赵凌,希望儒家得到传承,但又不愿再为他效劳。

                  赵凌紧紧握着孔鲋的手,当着众人的面,大声道:“孔老先生大可放心,朕依旧会重用儒家,更会为孔孟两位先贤建庙立像,令后人瞻仰供奉。”

                  “孔氏一族依旧是儒家代表。”赵凌笑道,“朕会厚待先生的后人,书香门第永世不朽。”

                  孔鲋没了,赵凌拿捏不了他的后人?

                  孔氏一族只要听他的命令,自然永垂不朽。

                  赵凌打心里其实是敬重孔鲋的,哪怕先秦儒学并不适合大秦的国情,但儒家文化的优秀谁也否认不了。

                  只是需要改!需要融合!

                  否则太多的空谈和理想化是治不了国的!

                  “谢陛下!如此……孔鲋便告退了!”孔鲋说着便要离开。

                  赵凌却还抓着他的手。

                  “陛下这是何意?”孔鲋疑惑地望着赵凌。

                  不是不杀他吗?

                  赵凌暗暗叹息,柔声道:“朕扶你出去吧。”

                  孔鲋一时间竟然分不清赵凌是真情实意,还是虚情假意。

                  赵凌就这样扶着孔鲋走出常奉府。

                  身为皇帝,赵凌没有对孔鲋行礼,只是沉重地说道:“先生保重。”

                  孔鲋回头深深地看了赵凌一眼,神情更为复杂,良久,他笑容有些古怪地问道:“陛下真欲教百姓仁义礼智?”

                  “君无戏言。”赵凌沉声道,“只是时日未到,给朕些时间!”

                  孔鲋身形一滞,毅然转过身去:“孔鲋等着那一天!”

                  儒家门生在得到赵凌的许可,送孔鲋出城,赵凌更是派了太医和军中高手相随,确保孔鲋平安回乡。


  (https://www.tuishu.net/tui/598834/56790273.html)


1秒记住推书网:www.tuishu.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tuish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