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书网 > 缠春意:咬定娇娇不放松 > 173、她命怎么就这么苦呀!

173、她命怎么就这么苦呀!


  “阿娘!”

程妤赶紧过去要把人扶起来。

“你和阿爹以前就接济过林家不少,表妹是感恩之人,就算你不说,也会出手帮我们的。”

林知意没有反驳前头的话,因为事实确实如此。

祖母偏心,几乎将祖产都给了二叔,父亲那时候是太医院最末等的太医,一般是给宫女太监看诊,不仅俸禄少,连油水也没多少。

舅舅和舅母曾多次补贴,怕她和母亲受苦。

后来父亲的职位上去了,母亲经营的几家小店也赚到一些钱,她家的情况才好了不少。

恩情得报,但她如今与萧洹的关系好不到哪里去,再加上舅舅一家是罪臣,她不敢贸然答应:“若是边境打了胜仗,或许王爷能求这个恩典。”

吴氏刚松口气,程妤就皱眉道:“北境的仗这么多年来就没怎么消停过,更别说现在是越国和凉国联合出兵!你让王爷打了胜仗再求这个恩典,这不是糊弄我们吗?!林知意,你如今飞上枝头做了世子夫人了,就不想认我们程家这个亲戚,故意敷衍我们是吧!”

“阿妤!”程帆寒着脸,呵斥道,“住嘴!”

“哥……”

程帆剜了她一眼,眼神狠厉,程妤果然不敢再说。

他尴尬的朝着林知意笑了笑,道:“昭昭,阿妤失言了,我代她向你赔罪。”

林知意听了这一席话,说不难受是假的。

毕竟吴氏也向她投来怨恨的眼神。

程帆亲自去送她,待到了院门口,他脚步停下,带着歉意:“你别在意她们说的,她们就是在痴心妄想。我们一家得王爷和世子的救助和照料,保住性命,已是感激不尽了。我……我早就不打算去科考了。”

林知意抬头看着程帆,“表哥三岁开蒙,以前在书院便经常得到夫子的称赞,表哥是真的不打算去,还是认了命,不得不放弃?”

她的声音婉约温柔,一如以前,程帆目光灼灼的看着她,不由得说出了心底话:“我乃是罪臣之后,是没有资格去科考的。如今正值多事之秋,我不想给世子添麻烦。”

林知意笑了笑:“表哥说是不打算去,却挺关注朝局的。”

程帆愣住,有些害羞苦恼:“只是听别人多说了几句。”

“那表哥这几年可还有读书?”

“在岭南的时候是没多少机会了,后来去了药谷,情况就好多了,我偶然也能读到几本好书。”程帆说着,抿了抿嘴唇,才小声询问道,“昭昭,世子不让我们出门,不知你可否让人买几本书回来让我解解闷?”

林知意一口就答应了:“世子的书房有不少好书,还珍藏着一些前朝的孤本,我且问问他的意思。”

程帆很容易满足,咧嘴笑道:“好,多谢表妹了!”

那可是世子的藏书,若能读上几本,肯定收获匪浅。

送走林知意后,程帆回了屋子,就看见吴氏哭的更加凶猛,坐在程鸣的床前,说着世道不公,日子难过和儿子不孝。

程鸣昏迷多年了,这些话自然是说给程帆听的。

他叹了口气,无奈说道:“阿娘,王爷和世子已经帮了我们许多,我们不只是有瓦遮头了,还是锦衣玉食的,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我如何满意!”吴氏瞪着他,“你们兄妹受了牵连,如今就算是锦衣玉食,亦是困在这三尺之地,你不能科考,毫无前途,娶不了好媳妇,你妹妹也寻不到好婆家,再过两年,她就熬成老姑婆了,哪里还有人会娶她!”

程妤点头道:“哥哥,不过是给我们一个良民身份,这对于世子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的事情,林知意就是跟我们摆谱,所以才不答应。”

“够了!”程帆发了脾气,“昭昭在王府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又何必强人所难,给她添麻烦!”

他确实是很想科考。

可当他看见林知意脸颊隐隐约约的两道淤青后,他鼻子酸楚,无论心里有多想科考,他都开不了口了。

旁人只看见昭昭攀了高枝,却不知她受了什么苦。

想来是她脸上的淤青太重,她前两日才没有亲自过来安置他们。

她有意隐瞒,他自然当做看不见了。

吴氏鲜少见儿子发脾气,缩了缩肩膀,一时忘了哭。

程妤撇撇嘴,不服气说道:“你清高,你不想给她添麻烦,那我呢?我今年已经十七了,早该议亲嫁出去了,如今程家还顶着罪名,我要如何是好?!”

程帆头疼起来,“待过些日子,我与昭昭商量一二吧……”

程妤握紧拳头:“哥哥,你还不懂吗?只有你考取到功名了,我才能嫁到好婆家,否则的话,我只能嫁给什么管家或者商人,又或者是杀猪的屠户!”

她怒气冲冲的说完,转身就跑回自己的屋子,埋头痛哭起来。

父亲多年不醒,哥哥一点都不争气,她命怎么就这么苦呀!

——

回到听雨轩,林知意便有些心事重重。

舅舅一家尚算平安无事,她心里是高兴的,可他们求的事情……

素云端了汤药进来,说道:“夫人还想着他们说的话?”

汤药滚烫,得晾一晾再喝。

林知意点点头。

素云道:“表少爷就算得了良民身份,也要一场一场的考,若他还像以前那般会读书,或许真能赶上三年后的春闱呢。”

程家若能东山再起就是再好不过了,夫人也能有一个靠山。

不过那个表姑娘是更加的讨人厌了。

素云不清楚那么多皇家辛秘,而林知意却清楚知道,这个良民身份不是那么好给的。

永明帝缠绵病榻,如今是用药吊着命。

可摄政的端亲王当年应该也参与过东宫巫蛊案,不然永明帝不会赐给他南州这块封地,还准许养着两三万的军队。

那他和永明帝就是一样的,绝不会让东宫巫蛊案翻案,又或者是让东宫旧人进入朝堂。

给他们一个假身份显然就容易多了,但以表哥的性子,他断不想改名换姓,拜别的祖宗。

不过也是奇怪,萧洹应该是要为景淳太子翻案,并且恢复身份的,怎么就肯让端亲王摄政,让他与自己争权呢?


  (https://www.tuishu.net/tui/599166/56832731.html)


1秒记住推书网:www.tuishu.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tuish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