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书网 > 祖龙赤蛇 > 第12章 赵王薨

第12章 赵王薨


  如此宽松的条件,几乎就是白拿嘛!白拿的东西谁不想要。无论是原来就住在乡邑里的,还是刚刚入籍的,纷纷提出租借。在秦人的协助下,他们用铁器、牛和充裕的种子,播种下今年的希望。

春耕过后,魏人向阳武、圃田各派来了一千人,原来的士卒多数以平民的身份返回家中。阳武。圃田的粮食、府库、武库已经被搬空,进来的魏卒每人都有十余乘辎车随同。

在魏军离开阳武、圃田期间,这两地由秦军代为守御,每座城都安排了一百人。魏卒进城时,秦大夫仔细检查了随行车乘,重点是清点武器数量,只限于一千人所用。看来魏军对此事先有考虑,每种武器都只准备了一千份,但武器种类齐全:盾牌、长戟(矛)、短剑、弓、弩、箭、皮弁、皮甲,一应俱全,箭矢甚至每人配备了五百支。秦大夫提出疑问,魏将道:“吾魏之兵固若此也!”他还让一名身材魁梧的士卒把这些武器披挂起来,虽然那名士卒显然负荷不轻,但还是勉强撑住了。秦大夫也搜查的目的也只是了解情况,并非要阻止魏军入城,见魏军将态度端正,也不为已甚,放他们过去了。

几天后,两城都办理了移交事宜。圃田还好,阳武守将提出,为何城外乡邑都变了形貌。秦大夫回答道:“既为秦地,当行秦律,何疑?”

阳武将道:“阳武自由魏守,何为秦地?”

秦大夫道:“阳武城为魏地,城郊为秦地。国行魏法,野行秦法!”

阳武将道:“非所闻也!”

秦大夫道:“彼时吾秦以军十万围阳武,旦夕可下。阳武城亦当归秦,岂止郊耶!今魏得城犹为不足耶?”

阳武将见秦大夫如此高调,不欲当场翻脸,只得忍了。心里想着,春耕时且依你,秋收时恐怕就由不得你了。

河济之间的作战结果于几天后报到邯郸。这时不过正月上旬,年还未过完,邯郸城里还弥漫着浓郁的节日氛围。赵王宫的气氛没有这么轻松。年前赵王突然中风,韩国停朝了大半个月,就到了新年。

赵王十八岁即位,二十岁亲政,至今即位才二十一个年头,还不到四十岁。但从赵王四年长平之战开始,十多年里,无时不在恐惧、内疚、紧张、郁闷中度过。中风后,年届不惑的赵王竟然于这十来天内老态毕显。他的神志虽然清醒,但身体活动不便,眼歪口斜,进食和饮水都可能引发剧烈的呛咳。

赵偃从赵王中风之日起就开始执政,也已经十多天了。执政大臣廉颇引兵在外,驻守繁阳,邯郸只有另一名执政大臣乐乘。由于不用早朝,每天赵偃和乐乘两人将日常工作处理完,相互交流一番彼此对一些政事的见解,就各自离开。

赵偃在回家之前,一定要到寢宫探视赵王,向他简要报告今天的政事,赵王让他退出他才退出。回到家后,他会与倡后的兄长、民间学者庞煖等人共进早餐,向他们介绍今天的政务,让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

赵偃根据庞煖等人的推荐,任命了几个官员,组成了自己的一个小班子。他的很多话都不便对乐乘说,更不敢对赵王说,只有在自己的小团体内,才能畅所欲言。

这一天,廉颇和乐乘都来上报,大梁和荥阳都传来消息,秦军在攻入魏长城,魏军大败,被迫让出卷城。乐乘认为,赵国应该趁魏国大败之机,再多夺取魏国几座城池,全部占领河间之地。赵偃认为所议有理,发往尉府办理。

散会后,赵偃照常去探视了赵王。赵王这几天开始发热,太医给他发了好几次汗,病情都不见轻,精神明显萎顿。赵偃向赵王报告了前线的最新消息:魏军大败。赵王低声问道:“秦人所失几何?”

赵偃道:“容儿再查。秦人不过月余,即败魏人,所失巩未少也。”赵王疲倦地点点头,又听赵偃报告了几件事后,挥手让赵偃退下。

回到家中,赵偃照例聚着自己的小班子共进早餐。赵偃问道:“昨报,秦人速败魏人,秦人所亡盖几何?”

倡后的兄长不懂军事,没有搭腔。庞煖道:“两军对阵,阵前所失者十才二三,而败者所失者盖众。”

赵偃道:“或言秦人斩首三万,秦人所失几何?”

庞煖道:“秦人被创者,不过万人,而亡者不过千。”

赵偃道:“所失亦大矣!”

庞煖道:“于郡县固大矣,然于秦,则未足挂齿耳!秦卒之所出,盖陇西、北地、内史、上郡、三川、洛阳,凡六郡,郡十万户,所失不过一二百丁,诚沧海之一粟耳。”

赵偃面红耳赤,道:“魏亦强国也,奈何与秦战,得失之异若此耶?”

庞煖道:“秦以首级晋爵,故士虽身死,必杀一敌,以高其户。是以不避锋镝,惟以杀人是务。赵人能有此乎?魏人能有此乎?一人不畏死,十人莫敌;万人不畏死,横行天下。况十万之众乎?秦以十万之众击魏,固以强临弱也。魏以寡击众,以弱击强,得失不问可知!”

赵偃道:“魏不足敌强秦,何以制之?”

庞煖道:“非集天下之力,不足制之也。”

赵偃道:“昔者信陵君一呼,而天下响应,然魏击于河外,至殽道而还。赵击晋阳,得而复失。楚虽屡败于秦,而不思复仇。燕、齐皆不与中原之争。何可集天下之力,而制秦?”

庞煖道:“公子之言是也。苟天下分列,各利其利,则秦不可复制。秦不可制,惟当与之和。”

赵偃道:“吾固欲和秦也。今秦也胜魏,赵欲和秦,复当奈何?”

庞煖道:“廉卿驻兵繁阳,以观秦、魏之争。今秦已胜,魏已败,大势已明,当尽取河间魏邑,一以实己,一以媚秦也。”

赵偃道:“乐卿亦计及此,正与师同,吾已令尉府,教廉卿复战可也。”

两天后,廉颇派人送到自己的文书,道:“秦势已甚,魏势已微,当因之和魏以结外援;未可便伐魏,复令彼削,而未能制秦也。”

赵偃没想到廉颇竟然不同意攻打魏邑。他与乐乘商议道:“廉卿拒攻魏邑,奈何?”

乐乘道:“公子可再令尉府,传书廉卿,必攻魏邑,全得河间而后可。未可迟也。”

赵偃道:“愿乐卿亲往尉府,以明其号令。”

乐乘离开,亲自前往尉府传达教令。赵偃进宫,与赵王相见,赵王更加虚弱,略听了赵偃的通报,也不置可否,挥手让赵偃走了。

赵偃回家后,再与庞煖等人说起此事,庞煖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今廉卿挟兵自重,恐贻赵患。愿公子召之归,而以乐卿代之。”

赵偃道:“廉卿三世老臣,未可轻疑。今使尉府再传令,必使伐魏!”

但没想到,两天后,廉颇再次上书道:“魏与赵,唇齿也,有魏,则秦不敢独攻赵;无魏,则无赵也。愿公子察之。”

庞煖对赵偃解释道:“非其计也。河间孤悬于外,得之不足强魏,失之不足弱魏。然于赵则不然,得之则利,失之则损。当取之以强赵。”

赵偃道:“然则当何以说之!”

庞煖道:“公子执赵政,以尉府令之,廉卿不奉命,即当归之。”

次日,赵偃即对乐乘道:“廉卿有见,不奉教,吾当召之归。敢请乐卿往繁阳,以领其军,以行其计!”

乐乘道:“廉卿性刚,愿公子善训之,未便召也。”

赵偃道:“吾以尉府令之,彼犹不从,其轻吾欤?纵之在外,非其计也。”即令尉府下教,召回廉颇,令乐乘往代之。乐乘劝止不住,只得领命,按程序领了节符,出发前往繁阳。

从邯郸到繁阳大约二百里。乐乘并不着急,一路按程而行,每天派人向邯郸通报自己的行踪。

繁阳不过一万赵军,也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力量,赵偃根本没有多想,只是觉得廉颇不听令,自己要换个能执行自己意志的人来领军而已。然而,意外发生了。

乐乘的门客连夜逃回邯郸,乐氏族人立即向赵偃报告,廉颇出手击杀乐乘。

逃回的门客地位不高,当天没能进入帐中,只听得内里有争吵之声,突然有人大叫:“主公未可!”然后就见跟随乐乘入帐的门客冲出大帐,对门外的门客道:“主公被害,速报于王。”随即被箭射中。门外的门客四散而逃,大部被杀。这名门客躲在一处不为人注意的地方,逃过一劫。后又趁着混乱,混出城外,连夜跑回邯郸报警。

赵偃闻言大惊,急忙一面派人去请庞煖等人,一面进宫向赵王报告。见了赵王,赵偃道:“廉颇反矣,其杀乐卿!”赵王闻言,猛然坐起,又猝然倒下,当即不省人事。

宫中顿时大乱。赵偃手足冰凉,急传太医救治。自己出了寢宫,去迎庞煖。


  (https://www.tuishu.net/tui/599396/56876356.html)


1秒记住推书网:www.tuishu.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tuish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