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签字画押
推荐阅读:万圣纪 重生后我为无上至尊 我靠科技成神豪无敌了 七零小娇妻 求嫁 小师妹带飞宗门,全家才求跪舔?晚了! 重生成蛇后,我靠香火成神 末日降临:从人皇旗开始无敌 我高中刚毕业,系统让我去屠神? 谁在算计
三个月?
罢了,三个月就三个月,总算是谈下来了。
我们不同意也没用啊,总不能现在让关中赶走百姓,那样的话,百姓还不恨死了我们?
“对了,这次修路是个大工程,不知具体需要多少工人?十万以内,我们江南就可以包圆了。”说着,看向了旁边的夏元吉。
夏元吉轻蔑的看了一眼,懒得搭理他。
吕秀才笑了,“具体需要多少人,等三个月后,我们根据工程进度,重新计算需要的人数,再派人同你们商议,现在说不好。”
齐泰连连点头,“应该的,应该的。既然如此,要不咱们先把合约签了?”
现在?
吕秀才愣住了,“这么着急吗?咱们的合作三个月后才开始呢。”
齐泰催促道:“在下总要回去给秦王一个说法。而且买卖早点敲定,咱们的合作可以早点开始,省得再有什么其他变故。”
好吧,反正主动权在我们手上,也不怕你们捣鬼。
“齐大人,我需要提醒你一下,将来我们开始合作,你们官府带领工人过来。倘若有百姓私自过来务工,我们可不做恶人。”
齐泰陪笑道:“那是那是,将来咱们合作一开始,您就交给我们全权负责,这些琐事都是我们的。”
“夏大人,谈完了,一起走吗?”
夏元吉冷哼一声:“不了,君子不与小人同路,本官还要等燕王殿下的回信。”
齐泰嘲讽道:“君子、小人?江北如果真是君子,你就不该来这一趟。大家彼此彼此,何必粉饰自己?”
吕秀才劝解道:“行了,齐大人,我派人送您回去呀?夏师兄还要去看望家师,不能跟您同行。”
额……不敢不敢,不敢劳您大驾。
不用客气,待客之道我们是懂的。
吕秀才坚持派人相送,而且声势闹的很大,从关中到洛阳,人尽皆知。
送走了齐泰,吕秀才叹息道:“走吧夏师兄,师父在等你。”
夏元吉却没有动,反而认真的盯着吕秀才,“师弟,这一切都是关中做的局,对吗?阳谋,而且是无解的阳谋。”
“故意用这种方式,败坏大明人心?三个月的工期,让百姓们先尝到甜头,纷纷称赞关中的仁善和富足。”
“将来再由大明接手,过惯了好日子的百姓,骤然换成艰苦务工,定然要大骂朝廷无道。”
吕秀才耸了耸肩,“师兄,阳谋不假,但全凭自愿,我们没有强迫百姓过来务工,也没有强迫你们两家过来谈判,你们可以不来的,一切保持现状。可你们敢吗?”
夏元吉无言以对。
“说白了,就是恃强凌弱!无论是武力还是钱粮,关中想怎样就怎样,你们两家只要不敢开战,那就没得选。”
“知道为什么不出兵横扫大明吗?”
“师父曾许给小师妹一件事,那就是给她演示一下,不用打仗也能征服天下。”
原来如此!
夏元吉叹息道:“是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没得选!”
“一人敌国,气吞天下,到底是师父。”
吕秀才拍了拍夏元吉的肩膀,“夏师兄,想开点。于大明朝廷来说,很无力,很屈辱。但于天下百姓来说,难道不是好事吗?”
“自古就是国有道,百姓投之;国无道,百姓弃之。”
“让百姓跟着大明吃糠咽菜、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年年战乱?生死都不由自己,敲骨吸髓的供养朝廷权贵?你看得下去吗?”
“你也看到了,关中是真的把百姓当人的!”
“大明,无论是燕王还是秦王,一个个把口号喊的震天响,可实际呢?谁真正把百姓当人了?”
夏元吉再次沉默了,是啊,如果燕王真的爱民如子,那就不会派自己过来谈判。说白了他还是为了维护朱家的朝廷。
“唉……该死的政治!回去我就辞官。”
辞官?
吕秀才笑了,“燕王不会同意的。”
“我辞官归隐,不是投效关中,他也不允?这等朝廷,全都在玩弄肮脏的政治,就不该存续!”夏元吉抱怨道。
吕秀才嗤笑道:“恰恰相反。您如果是投效关中,他燕王朱棣不敢阻拦,否则师父一封信他就得亲自礼送你过来。”
“反而是辞官归隐,朱棣不会同意的。”
我……
夏元吉想骂人,但又能骂谁呢?
如果自己辞官改投关中,势必要背上一个叛臣小人的称号,一生的污点。
每次来关中,夏元吉见了师父都是欣喜,唯独这次心事重重。
于此同时,燕王府收到了夏元吉的书信,燕王朱棣跟姚广孝坐在一起商议。
“老二真无耻,他不仅想留住百姓,还想借助百姓捞一笔?他早晚要死在自己贪财上面。”
“军师,我们不能学他,留住百姓是为了大明,可也不能拿百姓当工具,良心得有。”
“您看有什么其他办法吗?”
姚广孝手上的念珠颤了颤,叹息道:“殿下,无论我们学不学江南,恐怕都挽回不了人心了。”
“为什么?”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关中一张告示,天下百姓蜂拥聚集,全是为利。但凡我们出面阻止百姓发财,那就是百姓的敌人,民心已失。这是关中的阳谋。”
朱棣眉头紧皱,“难不成我们坐视不理,等着百姓全都投靠关中?”
姚广孝微微一笑,“原本这等阳谋的确无解,但现在江南的做法,反而让我们有了机会。”
哦?说说看。
“我们无法跟关中正面硬刚,但却可以把矛盾转移到江南。他江南不是想官方组织修路吗?倘若要做成此事,那工地上必须全是官府组织的人,不会留下散工百姓。”
为什么?朱棣没太听明白。
和尚笑了,“您想啊,江南朝廷派人监工,肯定会克扣百姓的工钱、粮草。这帮人吃住都很差。”
“倘若工地上有关中自己招募的散工,待遇是一日三餐、一天三十文,那江南组织的工人会同意吗?要不了几天就要爆发民变。”
朱棣点了点头,“没错,有道理。”
姚广孝自信的说道:“如果我们不参与,那么关中只能全部从江南招募工人。既然如此,干脆把整个工程都给他们算了,我们江北不参与。”
什么?为什么?那岂不是眼睁睁看着老二大赚一笔,他们会越来越强的。朱棣表示不理解。
(https://www.tuishu.net/tui/599978/56805616.html)
1秒记住推书网:www.tuishu.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tuish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