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拜年
推荐阅读:高武:穿越斩凶司,我能吸收一切 四合院之苏木逢春 半岛之如影随形 听我心声后,反派沉迷崩剧情 玄门祖宗被读心,全族沉迷当反派 左道序列从驯兽师开始 娇册 假面骑士极狐之双子星 港岛:别怕,我真是好人 她是玫瑰最绝色
到了腊月二十九这天,杨一木一早铺开红纸,研好墨,就开始写春联。
他的爱好真的不多,写毛笔字恰好是其中之一,除了一些生僻字会有结构性硬伤,其他字写出来倒也有模有样。
就因为王根生喊了一句,“我找杨一木写春联去,他写的可漂亮了。”
这一声不打紧,却把杨一木给坑苦了。
从早到晚,他就没离开过那张八仙桌,大半个村子的春联都叫他给包了。
乡亲们都说要沾沾吃公家饭人的文气,而往年,这差事都归村里几个老师管。
生产队也杀了年猪,农民生活艰苦,一年难得吃上几次肉,以前喂猪攒粪,好不容易等到年底,猪也肥了,就将它杀掉。
有人悄悄问村长:“这往后的日子不过啦?”
村长眯着眼道,“没瞅见现在的形势?明年准要搞大包干,留着这些做甚?全杀了给大伙儿吃肉吧。”
杀年猪是过大年的前戏,大人小孩都去看热闹,每户也分了二斤多肉,张兰英也早早地端个盆子过去,然后欢天喜地端了回来。
年三十的这天,按照杨家河这边风俗,这天不吃早饭,上完坟回来和中午这顿一起吃,叫早中饭,但都得留着肚子晚上吃,因为年夜饭是很丰盛。
各家都会咬着牙买上鱼肉、豆腐、百页,再多点萝卜、大白菜,至于其他的都要节省下来,留着待客的。
杨一木家今年的日子不错,桌子上满满当当,鸡鸭鱼肉,硬菜没少买。
菜上桌,净手上三柱烟,然后放鞭炮辞岁,杨一木点着烟,拿出鞭炮,结果一紧张把点鞭炮的香烟扔出去,鞭炮留在手里。
能活到这么大,真心不容易啊。
倒是把旁边看热闹的李永祥笑疯了。
杨二力都替他哥害臊,他哥啥都好,就是秀才气重了。走过去接过鞭炮,一把就点着了,噼里啪啦响。
吃饭的时候,杨一木给杨二力也倒上酒,兄弟俩你一杯、我一杯的喝了起来。
张兰英、三妹和老四就对着桌子上的菜使劲了,不过张兰英对杨胜利又不禁发起了念想,“你爸不知道能不能吃上囫囵饭呢,你说要能回来多好。”
因为弟妹都在,杨一木都不好接话,只由着张兰英自言自语。
这情形,杨一木只能说这老娘对老头感情比天高,比海深,猜不透,摸不着。也莫问老头到底对她怎样,反正她已经认准了这个人。
好也罢,孬也罢,混沌着,那也得过一辈子。
老辈人都没离婚这一说,反正眼一睁,眼一闭,一辈子就到头了。
吃得差不多的时候,张兰英从杨一木开始,家里每个孩子给了十块钱,“年年有余,岁岁平安。”
杨一木笑着也接了,用老娘话说,再大,在娘老子眼里还是个孩,过年就图个喜庆,压岁钱可是不能拒的。
吃好年夜饭,老娘拿出门栓,让老四爬门楼,杨家河的风俗,三十晚上有老祖宗保佑,小孩爬门楼来年长个快。
吃好晚饭,一般大的年轻人、小孩聚在一起说闲玩闹,就这样热热闹闹折腾了一晚上。
有的人家讲究老规矩守夜或者迎新,等到零时一过,就开始噼里啪啦声放鞭炮,这叫接天地,又叫接神,这时候天官、地官、玉皇大帝等天地众神仙都会下凡间来享受人间烟火,不到时辰就放,不光神仙见不到,恐怕还坏了礼数,新的一年会诸事不顺,所以一整晚鞭炮声连绵不绝于耳。
早上五点多,杨一木迷迷糊糊睡得正香,突然感觉身上凉飕飕的,睁开眼才发现老四把自己被子掀了。
杨一木恼道,“去妈那屋睡去。”
老四晃着脑袋,道,“大哥,妈都起来了,你这大懒虫起床了。”
杨一木无奈,只得起床了,今年是初一,也是要起早的,这也是杨家河的风俗。
张兰英带着三妹已经忙开了,大年初一跟三十晚上一样重要,无论多困难的人家,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可能整治这么一桌的饭菜。
有那么一个承上启下的意思,这一桌子硬菜的程度,代表着去年过的是否富足,也预示今年会比去年更上一层楼。
灶屋里,萝卜、白菜、粉条这些家常菜永远都是主角,这会儿反季节蔬菜闻所未闻。所谓的硬菜跟年三十一样,也是最常见的鸡鸭鱼肉几种,条件好点的人家也会买点牛肉、羊肉、狗肉。
桌面上已经摆好,整鸡、红烧肉、炸肉丸子、红烧大鲤鱼、绘菜、油炸花生、汪豆腐、鸭汤。
杨一木搭不上手,洗了把脸,就蹲在门前水沟边发呆,上辈子后来他到了省城发展,每逢春节总是以复杂的心情对待曾经蔓延在心头的怀乡病。
其实更多是对现实的恐惧与回避,如果只是惦念乡村的单纯与温情,这样的怀乡对他来说也没啥,沿着这条道路返乡几乎太容易了。
但贫困和寒冷的记忆从未在他的生活中消失过。
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要敞开大门,早上会有亲戚或者同门子里的小孩来上门贺岁。
杨一木囫囵吃了个早饭,拿了四包糖、四包果子、两条烟、四瓶酒,分成两包,带着几个小的先去爷奶家拜年。
爷奶跟小叔住在村子的西头小庄上,与他家隔一条河,看着不远,其实要绕二三里地。
杨胜利那放映员工作其实是小叔的,早年爷爷杨苍海参加过革命,回乡后政府安排了这么个工作,其实没编制,也就是变相补点钱,后来岁数大了,乡里照顾他,可安排一个子女顶替。
按照政策,大儿子杨胜利超了一岁,杨苍海就想把这工作给小儿子杨卫兵,可邮递员送报名表的时候,被杨胜利截胡了,自己少填了一岁,瞒着家里偷偷报了上去。
杨苍海大眼瞪小眼,可木已成舟,最后只能默认了。但两家关系就僵了,连带堂哥杨川也和他们不来往。
杨川的媳妇还是原来的媳妇,话说起来有点别扭,还是上辈子杨一木认识的堂嫂,这个没变,个子一般,倒是有一副好相貌。
堂嫂正在灶屋门口太阳底下奶孩子,因为杨一木太爷、爷爷是单传,所以他们家门子小,小门小户,平时来人少,又和杨一木家不亲近,大过年的也没避讳,衣服拉了半截高。
堂嫂陡然看见来人,吓了一跳,杨二力倒是偶尔在村里见着,对杨一木就面生了。
小婶正在灶屋忙饭,看到杨一木几个小辈提个东西上门拜年,先是愣了一下,嘴里哼了一声,就别过脸不说话。
“小婶,我叔我哥呢?”杨一木笑着问。
小婶不冷不热地说,“一早都出去了,估计这爷俩不知猫哪家打牌呢。”
杨一木逗弄下了侄儿,并把十块钱塞到了包裹里,“长得跟我哥挺像,这钱叔留给你买糖吃。”
杨川媳妇看了一眼婆婆。
小婶把钱给杨一木,“这有点多了,拿回去。”
虽然这两年日子好过了,农村人情关系行情见长,可在农村一般人家给亲戚小孩压岁钱一块顶天了,普通关系的也才就一毛两毛。
杨一木摆了摆手,转身就出来门,“给我侄儿的,小婶你甭客气了,我去爷奶那边去看看。”
(https://www.tuishu.net/tui/600314/56782470.html)
1秒记住推书网:www.tuishu.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tuish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