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书网 > 重生1981:开局坟头挖宝! > 第41章 一起发大财

第41章 一起发大财


  临走的前天晚上,杨一木给了五百块钱给了张兰英,交代该花的花,别舍不得用。

                  张兰英老太太又是高兴又是担心,不知道大儿子突然变化在哪里,好像这趟回来比以前多了不一样的精气神和担当,以前回来只是知道躲屋里看书,很少,可是从来没有这样破天荒的关心家里事情。

                  杨二力突然也觉着舍不得杨一木走了,一晚上老是跟着他后头,好象失去了主心骨,嘴里喃喃的,又不知道说啥好了。

                  杨一木看杨二力这样子,心里倒是有明白了,笑道:“行了,你都多大了,喜欢就去说,高芹多大了,模样也不差,能没有人家盯着?别让人家给截胡了,你都买不着后悔药,你这天天围着她爸她哥转,算怎么回事?你不好意思开口,让妈去打听。”

                  杨二力听着这话,有点慌张了,是啊,高芹和自己同班同学,也18了,跟自己一般大呢,在农村算大姑娘了,只得说了声好。

                  杨一木就去找老娘说了杨二力的心思,道:“妈,你托人打听一下,高芹有没有相了人家?要是没有,等屋建好了,你请人去九贵叔家说,村东头的张婶子他娘家不就是高堡的吗。”

                  张兰英老太太一听先是一慒,后一拍大腿,合着费那么大劲也有这层意思呀,就道:“二力不是跟他姑娘同学吗,不知道人家情况?”

                  杨一木摇摇头道:“二力面皮太薄,这事你看着办吧,横竖我也插不上手,我就跟你这么一说。”

                  睡觉的时候,杨一木又拉着杨二力上了堂思想政治教育课,交代他别跟乡里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扎堆一起,这小子长得倒是五大三粗,可一遇事也浑得很。

                  三妹眼下上高中的事儿解决了,学习上倒是个省心的,老四现在整天跟泥巴较劲,还没到操心的时候。

                  这一辈子再回头看杨胜利,在读书这个问题上,倒是没有反对,当然说支持也谈不上,就是放羊模式,爱怎么整,老子都不管。

                  杨一木看着三妹和老四,倒是不会觉得杨胜利英明,反而庆幸这便宜老子幸亏是个不着调的。

                  第二天天不亮,杨一木就起来了,高平要去砖瓦厂拉砖料,大骡子车就停在门口,刚好能带着杨一木一起去乡里公交站,然后坐公交车到县里。

                  杨一木掰开扒在自己身上不肯放开的老四,给他擦干眼角,亲了一口,道:“在家听话,等大哥回来给你带好吃的。”

                  老四道:“大哥,那你快点回来,要好多好吃的,甜的。”

                  杨一木笑着道:“会给你买好多好吃的。”

                  杨一木对蹲在门槛的杨二力道:“家里重活以后都归你了,不准乱串。地址我抄给妈了,有事就去邮局发电报,不要图省钱,要写清楚,知道不?”

                  杨二力嘟嘟嘴,道:“你真是我亲哥,你都说多少遍了。”

                  张兰英站在旁边笑道:“你快点吧,人高平还等着呢。”

                  杨一木挠挠头,笑道:“妈,那我走了,三妹,上学要用心,老四,别在水边玩,你们在家要听妈和二哥话,知道不?”

                  三妹点点头,应了好。唯有老四哭丧着脸不吱声。

                  回到市里,不出所料,那个南方老板来了,被小瘦子带到大武城巷,方强第一时间让手下小弟来找杨一木,杨一木也就赶紧过来了。

                  南方老板叫刘茂才,个子不高,胖墩墩的,性子温和,说话也慢条斯理,“杨先生,小吴把你的情况介绍过啦,我今天带着诚意登门拜访,想和你合伙做生意,一起发大财啦。”

                  杨一木散了一圈烟,自己点着,翘起大拇指道:“我倒是佩服刘老板你这魄力,敢闯敢拼,现在国内政策好,市场发展非常快,手快有,手慢无,刘老板好眼光啊。”

                  刘茂才摆摆手,道:“谢谢夸奖,我下过乡插过队吃过苦,出门做生意自然会遇到困难,这方面我也有思想准备,我相信今后市场会越来越好。”

                  聊着聊着,杨一木倒是摸了不少底,这刘茂才做生意倒是比较早,福州人,七九年就开始从“中英街”的水货客手里接货,到处倒腾赚差价,倒是没少赚。

                  杨一木对这中英街倒是知道,前世也去过,其实就是香港和深圳交界的的一条小街,将深圳与香港分割,界碑有人把守着,一般人是不能过去的。

                  受人关注的理由是因为在这里可以买到许多内地没有的商品,也就成了水货客的天堂,不止后世有,现在每天就出中英街的就有上千人。

                  刘茂才倒是绘声绘色地给杨一木讲了一堆笑话,说是丈夫带着老婆在中英街界碑旁边待产,肚痛时趁警察不注意,倒在港方区域,就会被立即送香港医院。如果不走运,倒地不及时,就会又推回深圳的边境。

                  这跟后来的赴港生子差不多一个道理。

                  杨一木倒是听过这个笑话,接过话茬道:“刘老板,我知道你拿货也不容易,水货客剥一层,你这从老远地方过来又是吃喝拉撒,都不容易。我也喜欢跟你聊天,你是个实在人,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你出个价,我给你一件不留的给你盘下来。”

                  刘茂才高兴道:“谢谢,这趟只要不亏本就行,POLO衫一件三块,西装短裤一条二块五,裙子一条四块五,手上还有一些电子表,便宜给你六块,其他都没了,卖脱了。”

                  杨一木想也没想,直接伸出手,道:“合作愉快。”

                  这下事情处爽利,方强就借了辆三轮车,带着两个小弟兴冲冲地跟着去拿货。

                  到了地,看着旅馆放着十几麻袋衣服,还有一大包电子表足有五六百个,按照约定先拿了一百件POLO衫、一百条西装短裤、二百条裙子、五十块电子表。

                  尽管看到杨一木开着这么一个饭馆,可刘茂才还是心有顾虑,毕竟底细不明,又没结现,也不敢贸然多给货,只同意先拿少量货物试销

                  方强把手下那些半大小子、无业青年全部拢到饭馆,每人给了几件样品,安排他们分散到各个居民区、路口和菜市场去开始兜售。


  (https://www.tuishu.net/tui/600314/56807870.html)


1秒记住推书网:www.tuishu.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tuish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