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搬出去
黄子澄被朱允熥这一句反问,整得不是很自信了。
难不成昨天还发生了一些,连他也不能知道的大事?
好像也没有闲言碎语,从宫里流出。
朱允炆赶紧的摇头,示意黄子澄不要乱打听,知道了是真的会死人。
“行了!”
黄子澄注意到朱允炆的反应,明白昨天一定发生了什么大事,马上配合,不敢再问,无奈道:“开始上课吧!”
看到黄子澄那么快怂了,朱允熥觉得挺没有意思。
本想坑一下黄子澄,但坑不成功,只好安心上课。
“昨天发生了什么?”
朱桂满脸好奇地凑过来问。
朱允熥推开了他,摇头道:“十三叔不想知道的,如果知道了,皇爷爷说不定要把你吊起来打!”
这一句话,也让朱桂怂了。
不过黄子澄的课堂,很是无聊,其实建文三傻的课堂,都是这样无聊。
一般情况下,三个先生只是让朱允熥他们自由背书,有不懂的可以提问。
除了给朱允炆开小灶,单独为朱允炆讲课,其他皇子皇孙除了背书,就是背书,偶尔讲一讲儒家的仁义礼智信。
朱允熥不在意,朱桂他们,更加不在意。
那些皇子都是学渣,巴不得黄子澄不来烦自己。
他们不怎么想读书,然后等着去就藩,离开了京城,外面天高海阔,又有皇子的身份在,做什么都行了。
朱允熥也向往外面,想着如何才能离开大本堂,想到外面去。
只有在外面,才能做到很多,想做的事情。
——
武英殿。
右都御史凌汉,翰林学士刘三吾二人,有些拘谨地站在朱元璋面前。
他们一时间想不懂,朱元璋把自己留下,想做什么。
此时的朱元璋,正在看书。
看的正是《贞观政要》,是吉祥刚才从大本堂带回来的,大本堂除了是一个学堂,还是大明的皇家藏书馆。
听了朱棣那番话,其实朱元璋明白朱棣心里所想,只是不给回应,又觉得朱棣引用的那句话很有道理,于是让人把书找来,想好好看看。
朱元璋翻看了好久,终于翻到了,朱棣引用的内容。
凌汉二人更不懂朱元璋要做什么,又不敢提出疑问,只能等待朱元璋的回应,又等了好一会,终于等到朱元璋开口了。
“咱看贞观政要,有一句话写得很好,唐太宗问: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何也?”
“你们怎么看?”
朱元璋这话一出,凌汉和刘三吾同时一怔。
他们当然看过贞观政要,也记得李世民和房玄龄这一番问答。
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他们二人互看一眼,暗暗心惊,在想这是不想立皇孙了?
再回味这话的意思,像是想立藩王了。
还是凌汉首先道:“臣记得后面房玄龄说,幼主生长深宫,少居富贵,未尝识人间情伪治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
“没错!”
朱元璋微微点头。
刘三吾想着道:“陛下可是有意立藩王?臣认为不可,皇孙世嫡承统,礼也。”
“咱也不是这个意思。”
朱元璋又道:“储君必须是咱标儿一脉。”
听了此话,刘三吾放心了。
但,陛下这样提问,又是何意?
“咱只是觉得,皇孙留在宫中,是否太安逸了些。”
“别说像藩王那样,有能力镇守一方,他们连金陵城内,都未能完全知晓,正如房玄龄所言,你们认为如何?”
朱元璋开始慎重考虑,某位小逆孙一直提出的,要搬出去的事情。
不过他现在考虑的,不只是让朱允熥搬出去,也准备让朱允炆搬,既然是为了夺嫡,那么公平较量,他是更在意朱允熥,但不会不给朱允炆机会。
都是自己孙儿,可以给机会他们争夺。
同时让朱允炆刺激一下朱允熥,让那个逆孙感到紧张。
也是因为东宫不安全,自己的孙儿,在他眼皮底下中毒了还不知道,幸好这毒并无大碍,但不得不重新考虑安全问题。
“陛下的意思,是让两位皇孙,离开皇宫?”
凌汉好像猜到了老朱的心思,之所以说两位,是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两个皇孙正在夺嫡。
既然要搬,肯定是两个皇孙,一起搬出去。
“没错!”
朱元璋寻思着又道:“咱在想,让他们搬出去,不说能像藩王那样亲历战场,但至少也可以体察民间疾苦,可以在外面多多走动,你们认为如何?”
这么重要的事情,找了他们商议。
他们顿时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一下子站得更直了。
凌汉道:“陛下这个考虑,臣认为是对的,但皇孙在外,臣认为有两个问题。”
朱元璋道:“说来听听。”
凌汉道:“第一,皇孙在外,无人管束,怕他们会懈怠、懒散,第二,安全。”
闻言,朱元璋赞同地点头。
在宫里面,有人照看着,这两点完全不需要顾虑。
“臣认为,暂时无需考虑安全,金陵是大明国都,哪来的危险?”
刘三吾又道:“但是,皇孙无人管束,考验的是他们自律,一个自律的人,自然什么都不怕,顺便还可以考验他们,谁更适合。”
他觉得,这样正好。
以他对朱允炆的了解,那孩子一定很自律,反之,朱允熥特别跳脱,胆大包天,在自律方面,肯定比不上朱允炆,只要朱允熥忍不住堕落,不足为虑。
“你们也赞同,让两位皇孙搬出去?”
朱元璋问道。
“臣无异议!”
他们一起说道。
也是知道,既然朱元璋拿这件事单独说,一定是确定了,必须得搬。
“那就这样办!”
朱元璋下定决心,又道:“传旨,从明天开始,二皇孙和三皇孙搬出皇宫,至于具体住处,咱已经安排好了。”
既然连住处都安排好了,那是一定要搬。
凌汉二人互看一眼,心里暗想还好猜对了老朱的心思。
其实朱允炆搬出去了,他们这些文官,和朱允炆接触的机会更多了,更有利于他们帮朱允炆夺嫡,这是一件好事,心里暗暗欢喜。
这一道圣旨,很快确定下来,再传出去。
先传去大本堂,给那两个孙儿。
再传遍朝廷,公告出去,让所有人都知道,一时间朝堂惊愕,纷纷猜测朱元璋为何要这样做。
(https://www.tuishu.net/tui/602030/56842494.html)
1秒记住推书网:www.tuishu.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tuish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