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奉旨先回
推荐阅读:【电竞】赴光 嫡女重生,皇上的小娇娇杀疯了 原神:与两只芙芙的日常 对,我开挂了 高武大秦:你也不想秘密被知道吧 隐世小侯爷:公主奉旨倒追可还行 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偷听小奶包心声后,全家炮灰赢麻了 德运少班主?老子不干了! 非吾所愿非汝所想
李元最近一段时间很爽,因为贾琏基本不管事情,凡事都丢给李元处置。
这种大权在握,头上还被紧箍咒的感觉,实在太爽了。
昔日在京城时,“群贤”簇拥的时期也很爽,但头上有父皇这个如来佛,总是差点意思。
如今人在南洋,虽然是个蛮荒之地,但手里的权利是真大,李元过去所学有了用武之地,说话是真管用啊。
还有一个就是女人了,西洋女人中有几个人高马大,前凸后翘特征明显的女子,李元抱着猎奇的心态,很是收了几个作为侍女。还有就是土著也送了一些女人过来,李元也收下了。
这要是在京城时,一定会有人劝说,不可沉迷女色云云。但在这里,根本没人关心这个。
西班牙人投降后,总督借船去了爪哇,很快就带回来消息,荷兰人愿意就退出南洋的事情进行谈判。只不过需要国内允许,所以时间上拖延一阵。对此李元请教贾琏,得到的建议是直接拒绝,并给出了最后期限一个月,超过这个时间,天兵降临。
最爽还是贾琏丢给他的参谋班子,真的好用啊。凡事交代下去,自然是办的妥帖。
现在李元,对外找到了纵横捭阖的快感。
对内,李元就头疼了,到底该如何进行后续的治理,李元没有一个头绪。
现在马尼拉还是军管,这种现象不可能一直持续。
没有任何经验的李元,想照搬大周的制度,又发现没那么多执行的官员。直接用侨民,不合适,用土著,更不合适。
想了好久没有一个妥善方案的李元,知道正在码头钓鱼的贾琏。
远远的看见巨大的太阳伞下那个悠闲的身影,李元不禁腹诽,先生真是悠闲啊。
仔细一想,又否定了自己,这一切都是先生应得的。如果不是为了父皇的伟业,勋贵出身的先生,完全可以在京城过的舒舒服服。
抬手示意随从不要惊动贾琏,李元走近了看一眼,桶里空空的,可谓毫无收获。
“先生倒是清闲。”李元这才开口,专注的贾琏被惊动了,扭头一看笑道:“殿下来了,可是有差遣?”
两人客气两句后,贾琏停止钓鱼,转身陪着李元往回走。
“先生关于第一分舰队几个官员的处置报告,孤已经看过了,是不是太过严厉了?”李元找了个借口,开启谈话。
“军中军法最大,哪天军法不起作用了,军队也就败坏了。”贾琏很严厉的指出问题所在。
一干水师军官,胁迫前皇家海军的军官,私分战利品。影响非常恶劣,贾琏只是让他们退回赃款,开除军籍,一颗脑袋都没砍,已经很仁慈了。
至于个人前途什么的,还有脸说提这个的,贾琏没听到就算了,听到了直接回家的路上让人丢海里喂鱼,就说失足落水。
“军中的事情孤也不懂,先生不必介意。今后的婆罗洲,该如何治理,孤一直不得要领,还请先生教我。”李元现在也有点贾琏依赖症了,没法子,是真的好用。
“此事臣倒是想过,只是没有成型,殿下既然问了,臣便不客气了。”贾琏还是保持着谦虚的态度,不敢僭越。
“先生只管说,孤一定好好听。”李元这么说,贾琏听了心道:这才几天啊,变成孤一定好好听了。以前都是言听计从的。
心里暗暗不爽先放一边,人嘛,总是会变的,自己也是在不断进化的。
贾琏示意随从取来地图,就地铺开后,指着地图道:“殿下请看,这就是连接西洋的航线,茫茫大洋上,越是成熟的航线,越是珍贵。陛下登基以来,国用屡屡不足,究其根源在于内,此不赘述。每年国家财政收入相当一部分来自海贸,每年国内有大量进口香料来自闹南洋诸岛,可见南洋对于朝廷的重要性。这也是陛下使臣下南洋的初衷。”
李元瞬间就明白了南洋的重要性:“如此说来,一旦南洋要隘为人所控,东西贸易恐为人所制。”
贾琏心道,这才到哪啊?现代社会,每天多少万吨的货物走南海航线,进口的,出口的,都要走这一片海域。
不然灯塔国总让菲律宾出来搞事作甚?
“南洋诸岛物产丰富,往来贸易本身就是一条巨大的财路。陛下有令宗室开海贸之意,西洋太远够不着,南洋贸易之利,足以安顿宗室。臣说这些与南洋制度不相关的,就是想让殿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夺占南洋之地利在千秋,因私立而失南洋者,罪莫大焉。”
李元这次很认真的点点头:“还请先生教我,元无有不从。”
贾琏这才收起严肃,笑道:“我方对南洋的诉求很简单,控扼要津,保证航线顺畅。对于婆罗洲的治理,说穿了也简单,不外乎占据马尼拉为立足之地,对土著行羁縻之治,为防一家独大,行分而治之之策。并用侨民、西洋人掺沙子。马尼拉之外各地,由我方任免之首领为合法首领,任何不经我方委任者,皆为逆贼,诛之!总而言之,绝对不能出现一个威胁到我方统治的势力。”
大方针确定了,虽然有点缺德,但是李元认为这是上策,连连点头;“先生所言极是,孤明白了。”
实际上这个安排,贾琏已经搞的一个不错的开头。先是确定了方圆五十公里之内,作为南洋总督直辖区。其次,给侨民划一块比较有发展潜力的地盘,再给西班牙人划一块地盘。现在这些事情,已经基本安排下去了。
李元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召见土著首领,给他们传达一个精神。土著之间的事情,大周不掺和,但有一条,谁想合法的做首领,就必须得到大周朝廷的册封。否则就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另外马尼拉作为贸易区,只要依法纳税,无论任何人,都能来这里做生意。
至于马尼拉直辖区,李元暂代总督,下设各曹作为行政机构,人员分配华人六土著四。各部门主官,自然都是用的自己人。
就在李元忙着构建马尼拉直辖区的政府时,贾琏则令舰队在爪哇周边游弋,摆出一副时间一到,发兵攻打的架势。
没等到荷兰人来谈判,倒是等到了国内的圣旨,承辉帝一道圣旨,让贾琏即刻将手里的事情交给李元,立刻回京城。
尽管觉得很可惜,也知道国内不会出太大的事情,贾琏还是乖乖的交出了交出印信,启程回国。
临行前夜,在总督府的顶层阳台上,李元拉着贾琏喝酒叙话,望着大周的方向,一手拿着杯子喝酒,一边流泪:“孤想家了。”
这个举动,贾琏只能报以沉默,因为无法给出任何的回应。只是告诉李元,缴获的西班牙人的战船,尽快的补充人员用上,作为李元手里必要时可以用的上的力量。南洋舰队,不可能一直都在南洋的。就差没有明着告诉他,你手里捏着足够强大的舰队,敢不敢打太……天津不知道。别人怎么想的,那可真就不好说了。所以啊,南洋舰队留给殿下,对殿下来说,不是好事。
回到广州,已经是深秋时节。
码头上迎接的人里头,不单单是本地的三司,还有一个熟人,龙禁尉的魏达。
看见魏达,贾琏不禁心里微微咯噔了一下,这厮没去南洋传旨,留在广州,不会真的出事了吧?
回来的路上,倒是看了不少旧报纸,并没有发生大事。承辉帝让他回来,圣旨上也没提任何原因。
谢过前来接船的同僚,贾琏以辛苦为由,先回了家里,并邀请魏达一起乘车。
“魏公公何时到的广州?”贾琏试探了一句,想看是圣旨先到的广州,还是魏达先到。
魏达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看着窗外道:“广州市面比之以往,繁荣了很多。这都是贾大人的功劳啊。”
如今腰杆子很硬的贾琏,懒得跟他兜圈子,直接问:“魏公公来意为何?”
眼下之意,如果不是来宣旨的,魏公公私自出宫的罪名可不小啊。
魏达这才露出苦笑:“咱家自然是奉旨出宫,适才感慨,不过是为两广百姓感到可惜。”
贾琏听出一点味道,还不确定,于是再问:“魏公公,有话直说,陛下要我做什么?”
魏达压低声音道:“事涉机密,回去再说。”
贾琏这才闭嘴不问,魏达还在继续:“年初夏公以央行监督兼龙禁尉掌印太监权势过大为由,辞掉了龙禁尉掌印太监,咱家有幸得陛下恩宠,接任龙禁尉掌印。”贾琏听了只是微微的嗯的一声表示知道了,并没有特别的在意。
装逼不成的魏达微微撇嘴,也没再废话。
回到后衙,这边宝钗领着一干人等候着,见了贾琏,无不面露喜色,上前见礼。
折腾了一阵,贾琏入内更衣,让人领魏达去书房等着。
更衣之后,贾琏至书房,魏达脸上换了一副极为严肃的表情:“口谕!贾琏听旨!”
贾琏作势要跪,魏达道:“贾琏,站着听就行了。”
贾琏这才朝着京城的方向长揖:“臣贾琏遵旨!”
魏达继续道:“朕来问你,可愿去两江?”
贾琏答:“陛下但有驱驰,微臣无所不从。”
魏达这才收起严肃的表情,露出笑容道:“圣人已经猜到不器公会如此作答,适才不过是走个过场。接下来可以坐着说话了。”
贾琏点点头:“魏公公请坐!”魏达笑着落座后,贾琏心情稍稍平静,应该不是什么大事,至少朝廷没出现太大的波澜。
此去南洋之前,朝中也没有任何消息,有张庭恩、林如海、李清在内阁,朝局自然是安如泰山。
当然以上是猜测,没有真的的确定前,还是有点心虚的。毕竟大周的官绅胆子是很大的。
魏达坐下后又变得严肃了起来:“事情是这样的,两江出了一件事情。此事要从内阁的商税改制说起,年初首辅张公上奏,以前收商业税很不规范,由各地衙门代收的模式,看似降低成本,实则不然。并且列举了诸多商税舞弊案例。首辅主张专设一个税收衙门,不受地方节制专司收税。建议之后,两江孙阁老上奏表示,可以在江南一个省搞试点,看看结果再说。”
贾琏听着不由得变得严肃了起来,江南那个地方,或者说整个大周的基层的税收,那真是一本烂账。
这个事情一看就是几个老家伙私下商量之后,在陛下的默许下联合发动的。就是要在江南打开一个突破口。
“朝廷同意了孙阁老的建议,决定在江南省设税务司为试点,计划施行三年,之后总结利弊,再行决定是否在全国推广。眼看事情推进到这一步了,孙阁老突然病倒了,就是好好的人,突然就中风摔倒了。”
听到这里,贾琏瞬间毛骨悚然,惊的陡然站起,惊呼:“好大的胆子!”
魏达抬手示意他坐下,冷笑道:“咱家奉命护送御医南下,临行之前,圣人再三交代,御医多半是查不到任何问题。所以,无论御医诊断结果如何,咱家都别回去,直接来广州等不器公回来。事情果然如圣人所料,御医没查出任何不妥,倒是龙禁尉获悉,此前孙阁老身体小恙,看过一个老大夫。巧了不是,那个大夫给孙阁老看病之后不救,酒后落水溺亡了。事就是这么个事,没头没尾的,所以圣人让咱家问不器公,由您决定该怎么处置。您要去两江,那便去,不去也没问题。”
贾琏听明白了,承辉帝让他自己决定的意思。
这还真的一时很难做决断,但贾琏也不着急,起身在书房里踱步,思索着!
从魏达的话里可以感受到,孙化贞的中风肯定有问题。可惜,一点证据都没有。是谁胆子这么大,还真不好说。孙化贞在两江得罪的人太多了。
岂止是两江呢,天下的官员和士绅,怕是都不巴不得孙化贞赶紧死,得知孙化贞中风,都在弹冠相庆呢。
(本章完)
(https://www.tuishu.net/tui/620182/21215629.html)
1秒记住推书网:www.tuishu.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tuish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