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书网 > 红楼:这庶子太听劝了 > 第731章 双方对峙

第731章 双方对峙


而在荆州与孙权对峙的前线,徐庶、黄忠、赵云等将领严格按照贾长生的部署,大张旗鼓地安营扎寨,做出一副即将大举进攻的态势。黄忠每日派人到孙权营前叫阵,辱骂挑衅,试图吸引孙权的注意力,让他无暇顾及后方的长沙。

孙权在扬州收到前线对峙的消息,心中虽有些疑虑,但更多的注意力还是放在了正面战场。他对周瑜说道:“公瑾,贾长生的军队在前线叫阵不断,看来是想与我们正面交锋。你觉得他们会不会有其他图谋?”

周瑜眉头微皱,思索片刻后说道:“主公,贾长生此人智谋过人,不可掉以轻心。虽然目前看来他们主攻方向在正面,但我们也不能排除他有奇兵突袭的可能。我已加强了各郡县的巡逻和防御,以防万一。”

孙权点头道:“公瑾考虑周全,一切就拜托你了。我们务必守住扬州,不能让贾长生得逞。”

另一边,贾长生率领的五千人马经过几日的急行军,终于来到了长沙城外。此时天色未明,长沙城还沉浸在一片寂静之中。贾长生观察着城墙和守军的情况,发现长沙城防守虽严,但此刻正是守军最为松懈的时候。

贾长生低声对手下将领说道:“就是现在,准备攻城!”

一声令下,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搭起云梯,悄无声息地靠近城墙。城楼上的守军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临近。当第一批士兵快要爬上城墙时,一名守军偶然发现了异常,大声呼喊起来:“有敌军!有敌军攻城!”

然而为时已晚,贾长生的士兵们如猛虎下山般,迅速登上城墙,与守军展开激烈拼杀。贾长生身先士卒,手持长剑,冲入敌阵。他剑法凌厉,瞬间便斩杀数人。在他的带领下,士兵们士气大振,很快便控制了城墙。

贾长生站在城墙上,大声喊道:“兄弟们,冲进城去,拿下长沙!”

五千精锐如潮水般涌入城中。长沙守将得知城破,匆忙集结兵力进行抵抗。但此时城中大乱,守军仓促应战,难以组织起有效的防御。贾长生的军队在城中与守军展开巷战,凭借着勇猛和默契的配合,逐渐占据上风。

长沙守将见势不妙,试图突围逃跑。贾长生眼尖,看到守将的动向,立刻带领一队人马追了上去。在一条街道上,贾长生拦住了守将的去路。

守将手持长刀,怒视着贾长生,说道:“贾长生,你竟敢偷袭长沙,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贾长生冷笑一声:“你等死守扬州,助纣为虐,今日便是扬州衰败的开始!”

说罢,二人便战在一起。贾长生剑法精妙,守将渐渐抵挡不住。几个回合下来,贾长生一剑刺中守将,守将当场毙命。

随着守将被杀,长沙守军彻底失去了抵抗的意志,纷纷投降。贾长生成功拿下长沙,他立刻安抚城中百姓,张贴告示,表明荆州军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而来,不会伤害无辜。百姓们见贾长生的军队纪律严明,心中的恐惧渐渐消散。

贾长生深知,拿下长沙只是第一步,孙权得知长沙被袭,定会派兵来攻。他迅速安排士兵加固城防,筹备粮草,准备迎接孙权的反攻。而此时,孙权在扬州得知长沙被贾长生奇袭攻破的消息,大为震惊。他愤怒地说道:“贾长生竟敢如此大胆,我定要让他付出代价!”于是,孙权急忙召集周瑜等将领,商议夺回长沙之策,一场围绕长沙的激烈争夺即将展开。

孙权在扬州府邸惊闻长沙被贾长生奇袭攻破,手中的茶杯“啪嗒”一声掉落,摔得粉碎。他满脸震惊与愤怒,大声吼道:“贾长生,竟敢如此大胆!”旋即,他火速召集周瑜、鲁肃、吕蒙等一众心腹,于议事厅紧急商讨对策。

众人匆匆赶来,厅内气氛凝重如铅。孙权面色阴沉,在厅中来回踱步,急切地问道:“长沙乃扬州重镇,如今竟被贾长生奇袭得手,诸位可有良策夺回?”

周瑜,神情严肃,率先站出,拱手说道:“主公勿急。贾长生虽突袭成功,但长沙孤立无援,其五千人马深入我境,亦是冒险之举。我们可迅速集结兵力,将长沙团团围住,断其粮草,困死他们。同时,加强周边郡县防御,防止贾长生再有奇兵突袭。”

孙权眉头紧锁,说道:“公瑾所言有理,但贾长生既敢深入,必有防备。若久攻不下,恐会挫伤我军士气。”

鲁肃上前一步,说道:“主公,除军事围困外,我们也可尝试劝降。派人入城,向贾长生晓以利害,许以重利,或许能兵不血刃解决此事。毕竟,他孤军深入,若能全身而退,想必也会有所考虑。”

孙权冷哼一声:“贾长生野心勃勃,岂会轻易退兵?不过,劝降一试也无妨。子敬,你安排能言善辩之人前去。但我们也不能放松军事准备。”

吕蒙抱拳说道:“主公,末将以为,我们可在通往长沙的要道设下埋伏。若贾长生试图突围或荆州派援军前来,便可一举歼灭。同时,加紧打造攻城器械,若劝降不成,便强行攻城。”

孙权微微点头,看向众人:“诸位所言,皆有可取之处。公瑾,你速去集结精锐之师,准备围攻长沙;子敬,劝降之事,你负责安排;子明,埋伏和攻城器械筹备,便由你督办。我要让贾长生为他的鲁莽付出代价!”

周瑜应道:“主公放心,末将定率东吴健儿,夺回长沙。”

鲁肃说道:“主公,肃定会挑选合适之人,入城劝降。”

吕蒙大声道:“主公,末将必不辱使命,让贾长生插翅难飞。”

孙权又说道:“此外,前线与荆州军对峙之处,不可放松。徐庶等人绝非善类,若我们抽调过多兵力去长沙,他们可能会趁机进攻。”

周瑜说道:“主公放心,末将已安排妥当,前线由程普将军率领部分兵力坚守,不会让荆州军有机可乘。”

孙权这才稍稍安心,说道:“好,一切依计行事。此次夺回长沙,关乎我东吴颜面与扬州安危,诸位务必全力以赴。”

众人齐声应诺,各自领命而去。

周瑜回到营帐,立刻点齐三万精锐,包括东吴最精锐的水军和陆军,向着长沙火速进发。一路上,周瑜不断思索破敌之策,他深知贾长生并非等闲之辈,此次围攻长沙必定困难重重。

鲁肃则在扬州城内挑选了一位名叫张昭的谋士,此人能言善辩,素有智谋。鲁肃对张昭说道:“子布,此次入城劝降贾长生,关乎重大,你务必竭尽全力。向他表明,若他退兵,东吴愿与荆州罢兵言和,甚至可许以一些好处。若执意顽抗,东吴大军必将踏平长沙。”

张昭点头道:“子敬放心,昭定当不负所托。”随后,张昭带着几名随从,前往长沙。

吕蒙则带领一队人马,在通往长沙的必经之路,仔细勘察地形,精心布置埋伏。同时,他督促工匠们日夜赶工,打造云梯、投石车等攻城器械。

张昭一行人来到长沙城下,大声呼喊:“城上听着,我乃东吴鲁肃大人麾下张昭,特来与贾长生将军一谈,烦请通报。”

城上士兵将此事告知贾长生,贾长生思索片刻,说道:“让他进来。”

张昭进入长沙城,见到贾长生,行礼道:“久闻贾将军大名,今日得见,果然气宇不凡。”

贾长生微微一笑:“张先生客气了。不知张先生前来,所为何事?”

张昭说道:“贾将军,如今将军虽占据长沙,但孤军深入,处境堪忧。东吴大军已在来的路上,若将军执意抵抗,必将陷入重围,玉石俱焚。不如将军退兵,东吴愿与荆州握手言和,甚至可割让些许土地,以表诚意。”

贾长生冷笑一声:“张先生,孙权割据扬州,不思进取,百姓苦不堪言。我荆州军乃正义之师,前来解救扬州百姓。长沙,我是绝不会放弃的。回去告诉孙权,有本事就来攻城。”

张昭见劝降无果,无奈告辞。回到东吴营地后,他将贾长生的话告知鲁肃,鲁肃摇头叹息,说道:“果然不出主公所料,贾长生野心勃勃,劝降无用。看来,只能靠武力解决了。”

此时,周瑜的大军已抵达长沙城外,将长沙城团团围住。一场激烈的攻防战,即将拉开帷幕。孙权在扬州密切关注着长沙战事,心中暗暗发誓,定要让贾长生为他的冒险付出惨痛代价,夺回长沙,重振东吴声威。

贾长生拒绝张昭的劝降后,深知孙权必将以武力夺回长沙。他站在长沙城头,望着城外孙权大军营帐连绵,旌旗猎猎,心中明白,接下来的日子将异常艰难。但他并不畏惧,迅速冷静下来,开始思考应对之策。

贾长生立刻召集麾下将领,神色严肃地说道:“兄弟们,孙权大军已至,接下来的战斗会异常残酷。但我们占据长沙,有城池可守,只要坚守待援,必能化险为夷。现在,我们要立刻安排人手,突破敌军封锁,向荆州传递消息,请求主公派大军支援。”

一位年轻将领站出来,抱拳说道:“将军,末将愿率一队死士,杀出重围,前往荆州求援!”

贾长生看着他,目光中满是赞许:“好!你叫什么名字?”

“末将王勇,愿为将军效死!”

贾长生拍了拍王勇的肩膀:“王勇,此去危险重重,你务必小心。荆州援军未到之前,我们必须守住长沙。你带领五百精锐,趁夜突围。记住,一定要将求援信送到主公手中。”

王勇坚定地点点头,领命而去。他挑选了五百名最为精锐且悍不畏死的士兵,这些士兵皆手持利刃,身背强弓,做好了拼死一战的准备。

夜幕降临,长沙城外一片寂静。王勇带领着五百死士,悄悄来到城墙边。他们放下绳索,顺着绳索悄然滑下城墙。城外,孙权的军队巡逻频繁,但王勇等人凭借着出色的潜行技巧,避开了一波又一波的巡逻队。

然而,就在他们快要突破封锁线时,一名士兵不小心踩到了一根枯枝,发出清脆的声响。顿时,附近的东吴士兵警觉起来,大声呼喊:“有敌军!有敌军突围!”

王勇心中暗叫不好,当机立断,大喊一声:“兄弟们,杀出去!”五百死士如猛虎般冲向敌军。一时间,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王勇挥舞着长刀,左冲右突,所到之处,东吴士兵纷纷倒下。

但东吴军队人数众多,很快便从四面八方围了过来。王勇深知不能恋战,他带领士兵朝着一个方向猛冲。经过一番苦战,五百死士虽伤亡惨重,但终于杀出了一条血路。王勇看着身边仅剩下的不到两百人,咬牙说道:“兄弟们,我们成功了,快走!”

众人一路疾驰,向着荆州方向奔去。而在长沙城内,贾长生听到城外的喊杀声,心中默默祈祷王勇等人能够顺利突围。他知道,现在能做的,就是坚守城池,等待援军到来。

贾长生迅速安排士兵们加强城防。他亲自巡视城墙,鼓舞士气:“兄弟们,我们是荆州的精锐,长沙在我们手中,就绝不能让孙权夺走!只要我们坚守住,荆州的援军就一定会来!”

士兵们齐声高呼:“坚守长沙!等待援军!”声音响彻夜空,士气大振。

贾长生又对手下将领说道:“孙权必定会发动猛烈攻击,我们要合理分配兵力。东门和南门是敌军可能重点进攻的方向,多布置一些强弓手和弩兵。西门和北门也不能放松警惕,防止敌军佯攻。同时,组织百姓搬运石块、箭矢等守城物资,做好长期坚守的准备。”

将领们领命而去,各自奔赴岗位。贾长生则来到粮草储备处,查看粮草情况。他深知,粮草是守城的关键,必须确保充足。

(本章完)


  (https://www.tuishu.net/tui/635648/21215428.html)


1秒记住推书网:www.tuishu.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tuish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