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书网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763章 公众人物监察

第763章 公众人物监察


此时的京城,有关五层需求的讨论,仍旧甚嚣尘上。

尤其是朱由检引导报纸讨论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的关系,并以此解释朝廷的赈灾和移民政策、推动耕者有其田后。很多士子都认识到五层需求理论将会成为显学,说不定明年的殿试就会考到。

所以这些士子对此的讨论非常热烈,以自己所学的圣人学问,阐释五层需求理论。

当然,因为出身的关系,这些士子讨论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的很少,大多在讨论尊重需求。

他们对当今皇帝尊重臣子、和大臣坐而论道极为赞赏,认为皇帝是一位尊重士人的明君,在践行需求理论。

还有些年轻的士子,更看重感情需求。把皇帝的一些话语奉为圭臬,作为放浪形骸的依据。

一些喜欢读才子佳人话本的,还把感情需求和婚姻自主联系起来,提倡无论男女都应在感情上自主决定,反对外人干涉。

这甚至引得一些闺阁女子在报纸上投稿,对此表示支持。

此事又引起了一些讨论,很多士人认识到:能写文章的不止是他们,还有识字的才女。

一些老学究对此忧心忡忡,甚至引用陈继儒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对此大加批判。对女子学堂也展开又一次攻击,号召关闭学堂。

眼看有些女学生因为家庭压力要退学,朱由检命令京报集团帮助女子学堂开办《女子学报》,专注女子教育和女红等行业的技术研究,认为女子也有学习的权力。

同时,还让皇后主持的妇幼保健协会创办了《妇幼报》,专注妇幼保健、妇女权益、幼儿养育等内容,引来很多贵妇订阅。

尤其是上面的老年养生文章,不止老妇人爱看,甚至一些老先生也爱看。很多从未走进医院的老年人,开始走进医院。

擅长温补的张景岳,极受这些人青睐。他们甚至支持张景岳发表补身体的文章,支持太医院创办了《医学报》。

在这些有影响力的老人支持下,对女子学堂的攻击,自然无疾而终。

甚至有一些有些不受士子青睐的报纸开始剑走偏锋,主动向愿意写稿的女子约稿。

大明的报刊种类,更加丰富起来,开始走向专业化。

尤其是张溥的《明报》在南方打开市场、并且创办了《苏报》后,很多报社开始南下,在新区设立的报刊产业园创办分社,发行针对南方的报刊,打开这个市场。

朱由检把新区作为进军江南桥头堡的想法,得到这些人的配合。

新区的支柱产业又多了一种,那就是报刊出版行业。

与此相关的造纸业、印刷业,同样蓬勃发展起来,带动新区的繁荣。

——

这些情况被朱由检看在眼里,他是十分欣喜的。

在有土地和资金的情况下,新区能不能发展起来,最关键的就是人材。

报刊行业无疑是人才密集的,能吸引很多士人参与,让他们找到生计。

这些人只要留在新区,就能为新区的发展贡献力量,至不济也不会投靠反贼——

只要这些掌控知识的士人一直支持大明,地方纵有变乱,也根本发展不起来。

已经在加紧制造新式火铳的朱由检,能够从容调兵,扑灭这些反贼。

当然,舆论上的反贼同样不能不防,朱由检决定加强对舆论的掌控,在报刊从业人员的头上,悬上一柄利剑。

很快,在朱由检的示意下,通政使杨所修指使监察御史杨维垣上疏。认为报刊从业者既然以民间御史自居,就应该像官员一样接受监管。

否则只有权力不受监督,就会有人以权谋私,带来种种混乱。

为此,他还以前段时间女子学堂被攻击为例,认为这是一些人仗着手上的权力谋私,压制女子满足他们的私欲。

所以他认为对报刊行业从业者,应该像官员一样监管。御史可以监督弹劾他们,他们也应该申报财产。

这篇奏疏在《邸报》上公开发表后,引起轩然大波。

报刊行业的从业者,自然大多是反对的。

但是对所谓的“民间御史”极为看不惯的官员,则对此纷纷赞同。认为应该对这些越来越胆大的人监管,约束他们的言行。、

这个提议是如此得官心,以至于就连朝堂上的东林党人,都没有对杨维垣这个阉党余孽的奏疏提出反对意见——

显然在这点上,官员们的立场是一致的,认为应该压制民间能挑战他们的人。

都察院的左都御史王在晋,甚至写了一份言辞激烈的奏疏。认为不但报刊从业者应接受监管,议会议员、候选人,甚至协会委员,同样应该受到监管。

意图借助此事扩张都察院的权力,把有能力挑战官员权威的人,全部一网打尽。

这份奏疏得到很多臣子支持,朝堂上的大臣一时纷纷进言。

朱由检看着这些奏疏,感觉事情超出控制的同时,认识到这是保守派的又一次反击:

“有些人借此生事,想推翻重制礼乐啊!”

“这些民间势力可是朕登极后扶持起来的,为的就是制衡官僚集团。”

“看来官员们看到了苗头,想要压制他们,甚至把重制礼乐的政策实际推翻。”

扶持民间力量和官僚制衡,是朱由检登极后极力推动的。

他之所以同意建国会,为的就是用国会所代表的民意,制衡官僚集团。

官僚们对此有的是赞同的,因为他们也想用民意约束皇帝。

而且在大明官僚的身份是很难继承的,没有世官身份的家族,很难世代出现官员。

这些人为了保障后代的富贵,自然支持皇帝和万民共治天下。

但是也有一些官员,对自己拥有的权力极为敏感。

他们在察觉到自身的权威受到挑战后,本能地想要压制挑战者,把他们镇压下去。

这些人即使明面上没有反对重制礼乐,实际却站在了重制礼乐的对立面——

因为朱由检重制礼乐的核心就是设立国会,把大明由君主专制,向着君民共治转变。

所以朱由检察觉到这个苗头后,立刻决定进一步加强国会,避免有些人出现误解,想要推翻重制礼乐。

——

很快,钱谦益家中,迎来一位名叫方正化的小太监。他向钱谦益道:

“钱先生的忠心,皇爷是知道的。”

“这次来看钱先生,一是祝贺先生的爱子周岁,赐下周岁贺礼。”

“二是希望钱先生不止要专注本职,礼法委员会的事情,同样也要参与。”

“先生可是和刘先生齐名的宗师,一定要关心重制礼乐。”

钱谦益听到这番话,一时受宠若惊。

因为他知道皇帝对自己是以利用为主,从来没有如此关心。

否则不会连自己儿子上月周岁都不知道,现在才赐下周岁贺礼。

但是这个态度却让他很受用,尤其是方正化说他和刘宗周齐名,让他关心重制礼乐。

这明显是要给他更大的权力,让他在重制礼乐上有更大的发言权。

想着前些日子的事情,钱谦益揣测道:

『莫非是皇上对‘耕者有其田’的实行进度不满,想让我主持这件事?』

『这可是个得罪人的苦差事,我可不能陷在里面。』

早就和弟子议定对策,钱谦益即使面对皇帝的恩遇,仍旧没有昏了头,向方正化道:

“礼法制定,钱某自然是责无旁贷。”

“但是制定之后,就要由负责的衙门去执行了。”

“钱某身为太常寺卿,一直在忙着宗教和祭祀的事情,其它事情不免有些疏忽。”

“今后定然会多加关注,督促他们按照礼法行事。”

似乎没听出钱谦益话中的言外之意,方正化道:

“先生这话好啊!”

“礼法确实不能光制定,却疏忽了执行。”

“皇爷打算在国会和各级议会设立监督委员会,督促礼法执行,并且对议员和执行官吏进行监察,防范他们违法犯纪。”

“钱先生,这监督的礼法如何制定,又监察哪些人员,可要您这个礼法委员会的副主任提议啊!”

“不能让世人只知道刘先生,却忘了您也在参与重制礼乐。”

这番话语一出,钱谦益顿时恍然,明白了皇帝为何派方正化过来。

显然,皇帝这是不想给都察院更大的权力,却又觉得王在晋提到的那些人应该接受监管。所以想在国会设立监督委员会,监管那些人员。

这件事情若成,他在国会设立上,也能留下一笔。在重制礼乐上的发言权会更大,让皇帝更看重自己。

唯一的顾虑就是,设立监察委员会监督官吏、议员、报刊从业者等人员,显然会有些得罪人。难怪皇帝没把这件事情交给刘宗周,而是交给自己。

思量了一下之后,钱谦益觉得这件事情该办,果断向方正化道:

“皇上的意思,臣已经明白了。”

“请公公回去后让皇上放心,钱某一定办妥这件事。”

“监督礼法确实该定,无论官吏还是民间有影响力的人物,都应该接受监察。”

向方正化保证了这件事,又和对方寒暄着拉关系。

作为皇帝安排给高时明的弟子,方正化以后的前程明眼人都是知道的。

钱谦益自忖自己入阁的时候方正化说不定就成了内相,自然要好好结交这个人。

方正化对此见得多了,自然轻车熟路地应付得来。

回到皇宫之后向皇帝复命,说是已经搞定了钱谦益。

朱由检对此点了点头,让他和王承恩、曹化淳一起负责这件事。

打算在分都察院监察权的同时,把针对报刊行业的利剑悬起来。

钱谦益以后就会知道自己为何让他提出这件事了,报刊行业的从业者,估计以后都会骂他几句。

毕竟这可是针对他们的监察,这些人怎会不记恨?——

不过,钱谦益的手段,比朱由检估计的更高明。

他毕竟是《大同报》的主办者,对报刊行业的认识很深。

在和弟子瞿式耜等人合计后,他在朝堂上提出制定有关监督的礼法、明确监察权力的同时,建议对民间人员分级:

“议员、协会委员、记者和撰稿人等民间人员虽无官职,却对民众有一定影响力,可以称之为公众人物。”

“臣以为应该对公众人物进行评级,明确他们所拥有的监察等权力,以及接受监察等义务。”

“国会当设立监督委员会,仿照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对这些人才进行评级,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

前面一番话听得朱由检连连点头,认为对公众人物确实应该分级。

但是后面仿照九品中正制那番话,却让他脸上险些绷不住,几乎要笑出来:

钱谦益这家伙真是老样子,提出来的观点总是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虽然九品中正制确实是评选人才的,是士人评议的进化,把评选士人的权力掌握在朝廷手里,比此前任由某些士人掌握有进步。

但是它在历史上与选官挂钩,成为士族门阀维持地位的工具,朱由检显然是不能恢复这个的。

不过官员们却有很多人对此很支持,朱由检最终在斟酌之后决定道:

“九品中正制太过了,钱卿打算品评谁为下品?”

“朕以为公众人物粗分为三等就行了,以星星区分,印在名字后面。”

“一星人物只要求识字,就像孔子说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授予仍在学习中的人。只要不是故意造谣,就允许他们发表不成熟的观点。”

“二星人物则要求承担相应的公共责任,向监督委员会申报家庭财产和纳税情况,成为自立自强、能立身大众的合格公众代言人,可视为三十而立。”

“三星人物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不为外物迷惑,有着自己的观点,授予四十不惑和更高境界的人,必须在经过国会和都察院审查后授予。”

“议员候选人、协会委员、报刊行业从业者等公众人物都应接受评审,国会和各级议会都应成立道德委员会负责这件事。”

“具体可参考京察办法,把礼义廉耻四维考察加进去。星级可升可降,甚至可以取消,限制不合格公众人物的影响力。”

“国会和都察院一起制定办法,明确民间的监察权,以及对公众人物的监察考察权力。”(本章完)


  (https://www.tuishu.net/tui/635748/21215371.html)


1秒记住推书网:www.tuishu.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tuish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