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书网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756章 背黑锅的钱谦益

第756章 背黑锅的钱谦益


和刘宗周完全支持皇帝不同,钱谦益感觉自己又一次被皇帝利用了。

上次他写的《恒产论》,就被皇帝修改,由倾向有产者的理论,变成了倾向中产者的理论。

他自己也被迫散出土地,成为所谓的恒产者。

尤其是皇帝按照这个理论制定有产税和限田政策后,他没少受到大商人、大地主责骂,失去很多人心。

为此,钱谦益没少做出解释,并且在自己主持的《大同报》上压制更激进的言论——

他的《大同报》销量之所以不如《明报》,也和这种矛盾行为有关。

很多人都看出他言行不一,似在抵制恒产论。

以至于很多慕名投稿的士子转向《明报》,张溥等人已经在和他争夺恒产论的解释权。

钱谦益对此虽然不满,其实却暗自有些庆幸,用更稳健的理念,吸引了很多恒产者的支持。

前段时间苏州的事情,他也坚持“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只取百亩这个数字,而不看现在和古时的实际面积。还因此得到皇帝认可,被加衔承政大臣。

本以为这是皇帝的信赖,却不料飞来一口黑锅:

皇帝把想要推行的“耕者有其田”,说成他的理论。

“这可,真是……”

“真不知如何说是好!”

本想说是“飞来横祸”,钱谦益却又想到了“耕者有其田”这句话的吸引力。

虽然他不怎么认同这个理论,却知道天下间的贫民对此一定是支持的。尤其是那些无地的流民,对此一定欢迎。

尤其是这个理论和恒产论一脉相承,耕者有其田,就是让他们有恒产——

他想推都推不出去,天下人都知道这是他在经筵上提出的理论。

就连他的学生瞿式耜,也是这么认为:

“老师,您怎么突然有了这个想法?”

“这可比张溥那些人,喊得还要激进。”

张溥等人在《明报》上没少提到恒产,探讨如何让更多的恒产者出现。

瞿式耜本以为自己老师不认可这个,没想到在皇帝的经筵上,竟然提出“耕者有其田”的理论。

这可比张溥等人更激进,至少他们可没有说过平均分配土地。

钱谦益叹了口气,说道:

“这话不是为师说的,是皇上的理论。”

“皇上在这次经筵上提到小康之世的标准,就是这个目的。”

“为师一时不察,被皇上绕了进去。”

瞿式耜闻言哑然,没想到内情是这样。

想着《邸报》上刊登的经筵记录,里面有老师对这句话的解释,他对老师的话有些相信,也认为老师不是这样的人。

这让他放下心来,说道:

“老师不这样想就好,学生真担心老师要均田,把田地再次分出去。”

“幸好老师解释得快,劝皇上留有余地,只用分五亩土地。”

五亩地分给贫民,需要的田地数量并不多。更别说是针对官田,不会均分他们的土地。

钱谦益则想到草拟的礼法条款中的公田,叹气道:

“不止是官田,族田、学田这些公田,也要承担公共责任,优先租种给失地贫民。”

“以后这些田都会受司农寺监督,不能再随便划个名分。”

“这朝廷的礼法,真是越来越严密了,能钻的空子越来越少。”

瞿式耜想着礼法委员会拟定的各种礼法,也有这个感觉。

皇帝这次重制礼乐可真是无比细致,据说要把大明开国以来的礼法和诏令,全部整理一遍。

之前不理睬他们钻空子,是为了把政策定下来。

以后就会执行得越来越严谨,不给人钻空子的机会。

瞿式耜心里感叹着,又想到耕者有其田出现前,老师身上背负的有关恒产论的争论,他问道:

“老师,这些要不要在报纸上解释下。”

“不能不明不白就背了这个理论。”

“您本就因为恒产论受非议,这个耕者有其田传出去,只怕有更多的人不满。”

钱谦益想着恒产论带来的被动,对此有些心动。

但是想着当今皇帝的手段,他还是摇了摇头,说道:

“《邸报》上都已经发了,现在再解释也是无用,反而会被人说我出尔反尔,不能坚持理念。”

“更何况这个理论皇上给的,我能推出去吗?”

“当今皇上对我有知遇之恩,还在新江南给我留了二百里封地,你说我能推吗?”

二百里封地就是子爵,皇帝是在明摆着暗示以后会封他子爵爵位。

钱谦益虽觉得海外荒凉,澜沧江三角洲未必成为新江南,但是世袭爵位却不能不要,至少他能有一千亩爵田。

这个预给的报酬他都受了,如果不帮皇帝挨点骂,估计不但爵位拿不到,甚至连大臣的位子都要失去。

钱谦益好不容易得到皇帝信任,有望九卿、大学士之位,如今自然不愿自毁前程,说皇帝曲解自己的言论。

他向瞿式耜道:

“我这就会给家里写信,让他们把族田优先租给贫民。”

“你以后也要注意点,别在这上面犯错。”

“不管怎么说,‘耕者有其田’都是以我的名义提出来的,咱们师徒不能在这上面出问题。”

瞿式耜都有些无语了,没想到事情还牵联到自己。

但是想想老师对自己的照顾,他也只能答应下来。

总不能因为这点和老师闹翻,不执行朝廷写在礼法上的条文。

不过想着恒产论和耕者有其田接连落在老师头上,他有些小心地询问道:

“老师,以后咱们要不要宣传这个?”

“还是像恒产论那样,以后不再提起?”

钱谦益想了一下,想到皇帝在自己支持收回苏州官田后,就对自己加官进爵,如今又把“耕者有其田”塞给自己。

有些明白了皇帝要让自己做什么,叹了口气说道:

“不管怎么说,天下人都会以为老师支持恒产、要给贫民分地。”

“如今我是想改弦易辙也不行了,只能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咱们以后就为恒产者和贫民说话,皇上需要朝堂上有这样的大臣。”

瞿式耜闻言恍然,知道皇帝是故意这样子。

如今老师已被迫做出选择,他也只能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想到自己身上的太府寺寺丞一职,他的脑筋一转,说道:

“如今看来,有产税是非征不可了。”

“还有那个营业税,也要累进征税。”

“学生回去就制定措施,让太府寺制定的征税办法更倾向恒产者。”

钱谦益点了点头,又提点道:

“按朝廷的征税办法执行就好,不用太过卖力。”

“别忘了你是苏州人,以后不能任户部官。”

“太府寺虽说不完全属于户部,却到底是户部督导的衙门。”

“你就是做得再好,也成不了太府寺卿、兼任户部侍郎。”

“为师想想办法,给你换个职位。”

已经下决心按皇帝的安排践行恒产论和耕者有其田,钱谦益却仍不想弟子卷入太深。

尤其是征税这种得罪人的活,他不想让自己的弟子陷到里面去。

所以,他嘱咐瞿式耜执行好朝廷措施立下年功就好,以后再有少卿空缺,就帮他换个职位。

像是光禄寺、鸿胪寺的职位,就很适合瞿式耜。以后只要去两寺少卿上做一任,瞿式耜就有了担任巡抚的机会。然后历练几年,就有机会成为朝堂大臣。

——

瞿式耜听着老师的安排,对此很是感动。又想起一个传闻,询问道:

“听说山西那边又出事了,韩首辅有亲戚卷入了那边商人的通虏案。”

“这几年山西真是多事,这次还和韩首辅有关。”

“老师觉得皇上会不会趁机换首辅,把韩首辅给换下来?”

钱谦益也听说过这件事,但是想到皇帝在经筵上对韩爌的夸赞,他说道:

“换首辅应该不会,皇上想让这一届内阁完整干一届任期,给后世立下规矩。”

“但是韩首辅在内阁估计不好做了,以后很难连任。”

韩爌这个首辅,刚上台时朝野都报以厚望,皇帝甚至都平台拜相。

但是在烧了几把火后,他的存在感却越来越低,让朝野很多人失望不已。

如今更是因为家里的事情又受到连累,很多人认为他最多干完这一届,不可能连任下去。

瞿式耜就持有这个想法,和钱谦益探讨道:

“老师觉得,韩首辅若是离任,东林诸公谁能担任大学士?”

“老师现在已经是承政大臣,将来有没有机会?”

承政大臣理论上是能列入大学士候选的,但是钱谦益想到前任太常寺卿李标,觉得自己还差了些。

李标如今尚且只是礼部右侍郎,他能在下一届当个侍郎就好了,大学士根本就没机会。

再想到经筵上发生的事情,他说道:

“若是韩首辅离任,有希望入阁的是成尚书。”

“他是礼部尚书,又在重制礼乐上颇有见地。”

“皇上欣赏这样的人才,估计会让他担任大学士。”

“不过……”

摇了摇头,钱谦益道:

“成尚书当了大学士也会在内阁排在后面,不可能有韩首辅的威势。”

“还是要尽量保下韩首辅,争取让他能够连任。”

韩爌无论怎么说,都是东林党推上去的。

他担任首辅之后,天下人都确认东林党已经得到平反,不再受到迫害。

钱谦益作为东林党的后继者,还是希望韩爌能继续担任首辅的。

不过想着韩爌的所作所为,他心中就不免有些腹诽:

没当首辅时还以为他多有才,没想到当上首辅之后,比黄立极好不到哪里去。

如果不是皇帝对很多事亲力亲为,估计他早就被赶下去。

但是皇帝今年选了很多女子入宫,据说明年还要采选,对政事也越来越懈怠,需要首辅能做出事情来。

所以钱谦益和很多朝堂官员,都认为韩爌无法干下去。

但是如今的东林党又需要韩爌做首辅,这让钱谦益忍不住叹气:

“韩首辅怎么就管不住家人呢?又因为家人受到诟病。”

“一定要好好劝劝他,让他狠下心来。”

韩爌成为首辅前,就因为家人收礼金受韩一良弹劾,还是皇帝要安抚东林党,让他平安过关。

本以为他会汲取教训好好约束家人,却不料他的姻亲张家卷入了山西商人的通虏案。

这下先前为他辩解的人再也没话说了,这可是他的亲戚再一次犯案,不是管教不严就能说过去的。

瞿式耜也是叹气,不明白韩爌这么精明的人,一再被亲戚连累: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韩首辅这家不齐,以后如何治国?”

钱谦益同样也是这个看法,认为韩爌治家有大问题。

但是在孙承宗外出督师、刘一燝被皇帝不喜的情况下,东林党实在推不出另一个首辅人选。

像成基命那样最多能推为大学士,需要再熬很多年,才能升到首辅位置去。

与一位首辅相比,普通大学士的威势,可以说很有差距。

瞿式耜同样明白这些,但他想着成基命如今的礼部尚书职位,说道:

“成尚书成为大学士也不错,那样老师就有机会担任礼部尚书了吗?”

“现在六部尚书都是实打实的九卿,远比以前有权力。”

钱谦益也有些心动,但是想到皇帝的用人习惯,还是摇了摇头,说道:

“我虽加衔承政大臣,但是相比礼部诸位,资历还不能比。”

“而且最关键的是,皇上不会乐意东林党连续担任礼部尚书。”

“估计老师会被调到其他部,甚至外放出去。”

这是他自己的预感,瞿式耜却不甘道:

“老师就不能争取一下,以后继续留在京城吗?”

“若是多立下几桩功绩,会不会有机会?”

钱谦益叹了口气,说道:

“立功哪有那么容易,更何况是太常寺。”

“我只盼着不出事就好了,安心把皇上的旨意执行下去。”

太常寺如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按皇帝所说厘正祀典、重定神仙体系。

这其中的纠纷非常麻烦,钱谦益生怕出差错,被人弹劾针对。

他只希望平平安安,好好做完这一任。(本章完)


  (https://www.tuishu.net/tui/635748/21215378.html)


1秒记住推书网:www.tuishu.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tuish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