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心中一念转,顿觉天地宽
推荐阅读:炮火弧线 诸天超人!从海贼开始 奇幻领主:从开拓骑士开始 废材逆袭:全能神女她马甲遍地 快穿:专业拯救黑化圣父 父兄流放?她白手起家再造名门望族 这个中洲队强到离谱 盛世嫡女:战王疼妻捧上天 重生之资本传奇 小轩窗,玉珠忙
“靖江王国的田地有限额吗?”
“能蓄养多少奴婢?”
一些苏州大户,七嘴八舌地询问道。
朝廷从南洋购买粮食,这是他们早就知道的。
料罗湾海战大胜后,大明在南洋的势力一定会得到扩展,会有很多藩国开辟出来。
他们可以趁着这个时机,派奴婢去这些藩国耕种土地。
所以这些人对靖江王国、清廉伯国等藩国的土地限额很关心,想看看能不能把奴婢转移出去。
靖江王国的孙先生道:
“海外藩国的土地限额,要远高于内地。”
“凡是大明公民,都能拥有最高十方里、也就是3750亩的土地。”
“公士的限额是普通公民的十倍,也就是一百方里、37500亩的土地。”
“一百方里就是方十里,这是世袭贵族的最低封地面积。高于37500亩就必须有爵位,诸位若能在开辟靖江国时立下功勋,王爷会向朝廷请功,册封你们爵位。”
“如果你们能承诺开垦3750亩以上土地,王爷就帮你们获得公士身份。让你们在37500亩以下,没有任何限制。”
这是靖江王派他招揽大户,所开出的条件。担心其他藩王和自己抢夺封地的朱亨嘉,迫不及待地想要把靖江王国建起来,把土地确认为自己的。
苏州士绅听到这个条件后,开始议论纷纷。
他们知道海外不同于本土,土地面积都是按方里算的。同样面积的土地能开垦出的耕地有多少,还要看各人的运气。
而且海外土地的价值,也远不如内地。就是按朝廷开出的一亩地一石粮食的捐纳价格,十方里3750亩土地的价值,也就相当于内地二三百亩良田。
放在以前,这些在江南温柔乡里待惯了的苏州士绅,根本不会想着往海外去——
他们在苏州拥有几百亩土地就能生活得很好,何必千辛万苦前往海外?
但是现在不是没办法吗?朝廷要严格推行官田最高百亩限制,苏州府的土地又大多是官田。他们还留在苏州的话,最多就只能有百亩地。
百亩地能维持小富可以,大富根本不可能。下一代几个儿子一分,就和平民无异。
所以这些人开始对海外土地动了心,打算派几个不重视的子嗣带着奴婢出去闯一闯,看看能不能走出一条新路来。
王时敏这个时候询问道:
“靖江王国的奴婢限额是多少呢?”
“会不会要求强行释放奴婢?”
孙先生显然是知道王时敏地位的,清楚这帮苏州大户的核心就是此人,向他仔细解释道:
“汉人奴婢的限额与内地相同,异族奴婢的限额,则是汉人奴婢百倍。”
“我家王爷是郡王,封地面积最高方千里。宫中所有宦官宫女和汉人奴婢加起来,最高限额一千人。”
“异族奴婢的限额是这个数字的百倍,那就是十万人。”
“据我得到的消息,朝廷给普通公士定的奴婢限额是十人,到了海外就可以拥有包括十个汉人奴婢在内的一千个奴婢。”
“汉人奴婢的政策与内地相同,他们想参军从良主家就必须释放。”
“异族奴婢则需要在得到主家允许、并通过相应等级的汉语考试后,才能考公参军,获得大明公民身份。”
显然,这就是朝廷给他们留出的口子。让想要蓄奴的人,去海外蓄养异族奴婢。
不过王时敏等人,现在在乎的显然不是这个。他们在意的是,朝廷给公士定下的奴婢限额是十人。
这个数字远远低于他们的要求,王时敏追问道:
“十人,和和最高十方里对应的十人吗?”
“这么说世袭男爵最高是百人?子爵是二百人?”
“都和最高的封地方里数对应?”
孙先生捻须颔首,说道:
“王公机敏过人,就是这个数字。”
“皇上洪恩,允许贵族在海外拥有异族宦官做内侍,避免子嗣血脉混乱。”
“宫里的宦官宫女和汉人奴婢的数量加起来,最高数额就是方里数。”
“前任司礼监掌印王公公,已经在南洋捉了一些土人孩童阉割培养,据说还要把优秀者献到宫里。”
“我家王爷得知后,派人预定了一百名能说汉话的小太监。”
“王公过几年去靖江王府,就能见到他们了。”
显然,靖江王等封地贵族对这个规定是很满意的。他们这些封君,都有了养宦官的机会,并且能蓄养一到十万异族奴婢。
但是对王时敏等人来说,那就很不好了。
他们之前希望的奴婢限额是数百人甚至千人,哪想到皇帝给世袭男爵也就一百个汉人奴婢名额,更何况官员和士绅?
王时敏急切询问道:
“官员士绅的奴婢限额,到底是多少呢?”
孙先生一心想招人去靖江王国,对这些杂七杂八的问题根本就不想回答。
已经得到消息的张溥,则是出言说道:
“一二品大臣的地位等同子爵,奴婢限额二百人,是以前公侯二十人的十倍。”
“三四品官员和世袭指挥,地位等同男爵,奴婢限额一百人。”
“五六品官员和世袭千百户,地位等同爵士,奴婢限额三十人。”
“七八九品官员和举人奴婢限额二十人,公士和秀才奴婢限额十人,普通公民最多拥有两名异族奴婢。没有公民身份的居民和贱民不得拥有奴婢。”
这个限额,相比之前公侯二十人、一品十二人、二品十人、三品八人,要提高了很多。
然而对普遍拥有数十数百奴婢的士绅来说,他们显然是不满意的——
高品级的官位毕竟很少,而且无法世袭。很多官员后代,到现在已经没有了官身。甚至连举人功名都没有,最多凭借秀才的身份或捐纳个公士,拥有十名奴婢。
就连王时敏,也因为离职前只加了从四品散官,家里的上千僮仆,只能保留一百。
正当他们想争取一下放宽限额时,又听张溥说道:
“还有一点,以后各家的奴婢数量要主动上报,附在主家户籍后面作为附属奴籍。隐瞒不报奴婢无条件释放、主家以略卖良人问罪。”
“同时因为奴婢为主家做工、不能为朝廷纳税和服役,朝廷要从主家征税弥补损失。”
“主家要为每个汉人奴婢每年缴纳最低十二元蓄奴税,各地还可以视人均赋役增加税金。”
“异族奴婢则必须出自大明藩属,每人每年向大明和所属藩国各缴纳一元蓄奴税。”
“蓄奴税同样要主动申报,但凡有违反限额偷逃赋税者,以拒不履行公民义务判罚取销公民身份,剥夺科举选举等政治权利。”
这让苏州士绅更难受,像王时敏如果想保留百名奴婢,每年就要向朝廷缴纳一千二百元蓄奴税。
这笔钱只缴一次他还能认了,每年都缴纳的话,王家这样的大户也会痛心。
除非把这些奴婢都转成异族,那样每人每年就只需要缴纳二元蓄奴税——
再加上异族奴婢在得到主家允许前没有考公参军的自主权,很难脱离奴籍。这个政策还带动了一个灰色产业,那就是让汉人奴婢入籍藩国成为异族,以便降低需要缴纳的蓄奴税、让他们难以脱籍。
这逼得朝廷后来不得不出台政策,把奴婢数量和异族奴婢数量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以便限制越来越多的异族奴婢。
藩国以汉人为异族的行为,也被严令禁止,甚至有一些封君因此被降低了爵位。
这些都是后续发生的变化,此时他们只能听着张溥警告道:
“皇上一再强调:纳税和服役是每个大明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诸位务必谨记这一点。”
“但凡偷税漏税和拒绝服役的,都会被取消公民身份,甚至有可能沦为贱民。”
“朝廷这次的决心很大,诸位万不要以身试法,体验后果是什么。”
这点王时敏是相信的,因为他知道当今皇帝最头疼的就是财税不足,最重视的也是收税。
申家就是因为利用优免偷逃赋税,被皇帝整治了一番。
所有官员士子的优免也被取消,改为朝廷发放相应数额的补贴,再统一征收免役钱。
今年就有一些秀才拿了补贴花天酒地,却不缴纳自身的免役钱,被官府强行抓去服役、耽搁参加乡试。
甚至有一些秀才,因为偷逃税款,被朝廷处以罚金,暂停科举资格。
以至于民间开始流传“秀才不值一文钱”之说:
就算只漏缴一文赋税,在补上赋税和罚金前都会被暂停公民身份,禁止参加科举。
王时敏的外甥吴世睿被张溥拿捏的把柄之一,就是隐瞒田产漏缴赋税、被张溥威胁取消公民身份。
此时此刻,他当真有种“士不聊生”的哀叹,认为朝廷对士绅太苛刻,逼着他们去海外——
是的,王时敏已经看出来了。朝廷的措施,就是逼大户人家出海。
想要蓄养奴婢、想有更多的土地……那就都去海外。
大海因为危险,一向被人们视为畏途,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去出海呢?
但是现在朝廷只给了他们这个出路,如果继续顽抗,朝廷有可能执行以前的奴婢限额和官田买卖规定,把整个苏州士绅问罪。
顾炎武毫不留情的射杀、江南乡试的推迟和广额,都让王时敏看到了朝廷展示的决心:
如果苏州士绅拒不配合,朝廷不介意把他们清理一遍,再从愿意配合的秀才中,选拔出新的官员和士绅。
王时敏也是因此,没有了顽抗的念头:
他知道现在江南的秀才有多少,有的是愿意配合朝廷取代他们的人。
张溥在秀才中的威望,能号召很多人配合朝廷。难怪这个人一直信心十足,不在意得罪当前的苏州士绅。
苏州士绅今后能保留多少都是难说的事情,所有看不清形势的人,都会被朝廷碾为齑粉。
『难怪眉公让我主动配合朝廷,想必他早就看到了这一点。』
『若我帮朝廷把奴婢限额和收缴官田推行下去,想必会得到爵位赏赐吧?』
顽抗不行,王时敏就开始想为王家谋取利益,像陈继儒说的那样获得爵位,让王家再富贵几百年。
以他祖父王锡爵曾任首辅的经历,只要王家愿意向皇帝服软,列入紫阁贤臣是稳稳的。王家也能因此,获得世袭男爵甚至子爵爵位——
当今皇帝在这点上一向大方,对于愿意效忠的人,从不吝啬封爵奖励。
王家如果能拿到世袭爵位,就能自己开辟领地,而非仰人鼻息、给封君缴纳赋税。
这个想法冒出,王时敏瞬间觉得天高海阔,王家的前程也远大起来:
如果能在新江南占据一二百里封地,王家以后的富贵,岂非远胜现在?
产生这个想法的王时敏,不由自主地瞥了正在拉拢士绅去靖江王国的孙先生一眼。感觉这个人实在可笑,竟然想让苏州士绅去给他们做子民。
难道靖江王以为苏州士绅就只是土财主吗?各家祖上的关系且不说,不少人掏出家底,就能把分期捐纳爵士的首付拿出来。
有了爵士身份就能开辟爵士领,何必给靖江王国做子民?
甚至他们联合起来,能够说动朝廷把靖江王移藩,自己去澜沧江口开发新江南。
『新江南啊!不知是不是真的?』
『如果那地方真的那样好,可以考虑把家族迁过去。』
诞生这个想法的王时敏,决定要好好打探一下澜沧江口的事情。甚至派信任的人过去,看看那地方能不能开辟出新江南。
如果真能的话,那就和靖江王争一争,把这块地方夺过来。
想来申用懋、温体仁等人也会有这个想法,为后代谋取一块好封地。
当然,苏州士绅想要在其中咬下一块,也必须展示力量,甚至要联合整个南方的士绅,向朝廷展示实力。
王时敏想到这里,陡然看了海述祖一眼,觉得要先说动这位海瑞后人:
以海瑞在江南的声望和苏松城隍的神位,海述祖就是江南士绅团结起来的纽带。
海家想必也更愿意去大陆上的澜沧江口开辟封地,而非婆罗洲那个海岛。
通过此人联络江南士绅,再把南方的紫阁功臣、紫阁贤臣后裔拉拢过来,甚至再带上开国功臣和建文忠臣后裔,一定能把靖江国的封地抢下来。
到时候新江南就会变成江南士绅自己的,不用在开发好了之后,以后还要给靖江王缴赋税。(本章完)
(https://www.tuishu.net/tui/635748/21215416.html)
1秒记住推书网:www.tuishu.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tuish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