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变质的议会
推荐阅读:炮火弧线 诸天超人!从海贼开始 奇幻领主:从开拓骑士开始 废材逆袭:全能神女她马甲遍地 快穿:专业拯救黑化圣父 父兄流放?她白手起家再造名门望族 这个中洲队强到离谱 盛世嫡女:战王疼妻捧上天 重生之资本传奇 小轩窗,玉珠忙
朱由检做出决定后,鹰扬军很快收到前往辽东的调令。
孙应元看到皇帝要把整个射声营调往辽东,顿时知道这次任务很困难。
因为自从新军成立以来,都是以大队为单位出动。像这种一次出动一个营的情况,可谓前所未有。
当然,这也和之前新军各大队都属于巡捕营有关。直到成立鹰扬军后,才分为射声营、中垒营两个营,探索营级作战。
如今射声营中,有两个骑马步兵大队、一个骑兵大队、一个炮兵大队、一个支援保障大队,合计五个大队,总人数超过四千人。
全员都能用马匹机动,装备了数量众多的骡马和车辆。
这是皇帝提出的要求,他要求御营和鹰扬军,都要有一支机动部队。在遇到战事时迅速出动,作为尖刀去增援或平叛。
最适合机动的自然是骑兵,但骑兵对战马和骑术的要求很高,训练起来还有一点困难。
不过骑马步兵却没多大难度,而且对马匹的要求较低。尤其是新式火铳后,骑马步兵的战力大大提升,成为了一个可堪依靠的兵种。
大明这两年和漠南蒙古的和睦,交换到很多马匹。御营和鹰扬军都有充足的骡马,初步成为了骡马化军队。
这同样提高了军队的战力,因为全火器化军队对后勤要求较高,需要实现骡马化。
尤其是射声营的定位是以射击为主,增加了很多火力支援单位和后勤人员。
这让射声营的编制一路膨胀,越来越符合孙应元这个参将的身份。
孙应元甚至敢自信地说:大明任何一个参将营、甚至普通的一个旅一个师,战斗力都比不上射声营。他率领这支兵马,能战胜数倍于己的敌人。
现在皇帝把这样一个营整体派出去,可想而知这次的任务有多艰巨:
“周遇吉去山西剿匪,才不过带了三千勇卫营。”
“这次去辽东,难度不亚于剿匪啊!”
“希望一切顺利,不要闹出大乱子。”
“否则我这一个营,可扛不住关外的辽东军。”
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孙应元,对自己此行的任务做了最坏的心理准备。
不但各种弹药都按最高规格携带,还让支援保障大队携带尽可能多的粮食和罐头——
他要做好在辽东得不到补给的准备,让士兵在断粮的情况下,也能坚持几日。
同时,他还和护军校尉顾炎武商议了很多拉拢辽东军心的措施,防止辽东兵马铁板一块,仇视他们这支外来军队。
不过就在临行前,孙应元又收到一个坏消息,那就是顾炎武这个射声营护军,被皇帝调去南方。负责在南京组建卫率府,兼任东宫羽林后卫护军。
顾炎武看着调令,遗憾道:
“看来这次,不能和将军一起去辽东了。”
“还要劳烦将军抽调些将士,随顾某一起赴任。”
孙应元同样有些遗憾,因为顾炎武虽然年轻,却颇对他的脾气。
两人配合起来也是得心应手,双主官磨合非常顺利。
如今顾炎武要被调走了,将来的护军不知是什么样。万一是个喜欢争权夺利压制武官的,他可就有得难受了。
好在皇帝没有如此不智,没调一个不熟悉的人过来。射声营的护军,暂时由参谋长张永安署理。到了辽东以后,则由锦衣卫东北镇抚使张道浚兼任,协调和辽东方面的关系——
这是射声营的又一个方便之处,名义上仍旧属于锦衣卫的他们,能够很方便地借助各地锦衣卫的势力。
地方官员对他们同样要高看一眼,防止得罪锦衣卫后被针对。
看着皇帝的这番安排,孙应元稍微放下了心,和顾炎武依依惜别,又向他道:
“调兵的事情好说,我会把出身东宫卫所的将士,全部都调给你。”
“再给你一个完整的中队,护送你去江南赴任。”
把钱武等出身羽林诸卫的将士调出,孙应元给顾炎武拨出了一个中队。
两人就此分别,一个前往辽东,一个向松江而去。
——
羽林后卫的驻地,被皇帝安排在松江府。
顾炎武这次过去就是加强他们的,组建起羽林后卫的守卫队。
如果江南真的出现大乱,他们就是朝廷派去的第一支军队。
为了能在抵达江南后第一时间投入战斗,顾炎武清点着麾下的人数,任命道:
“钱武,你来担任这些士兵的队长,把他们整合成一个小队,按中队规格组建,做好扩充为中队的准备。”
“其他军官组建成教导队,准备到江南后,带领羽林后卫的守卫队。”
各人纷纷应是,迅速开始整编。
钱武麾下的四十三名士兵都是出身羽林诸卫的,还有不少来自他出身的羽林中卫,也就是以前的涿鹿中卫。
他把这些人编成三个什,并以小队的规格对待,让他们推选士兵委员,自己从中挑选士官长。
然后又请顾炎武任命了指导员,三人组成集议会,商议什长、伍长任命,提交顾炎武批准。
顾炎武见此点了点头,知道钱武已经有能力担任中队长。
这个设置虽然简单,却已经有了中队的架子。只要再补充上副中队长、副指导员、司务长,一个中队的领导机构就算完整了。
现在嘛,自然是简单点,组成集议会即可。副职要留给其他人晋升,让他们积极提建议。
考虑到去江南后要从羽林后卫吸收人员进入,顾炎武叮嘱钱武道:
“把每个人都当成什长伍长培养,准备到江南后扩军。”
“有闲暇就组织学习,让他们把握好机会。”
又向全体人员训话道:
“这次任务,是去江南防乱。”
“皇上要求,必须在十五日内抵达苏州。”
“沿途已备好马匹,坚持不住的人就地留在驿站。”
“能和本官一起在十五日内抵达苏州者,各记年功一份。”
“现在开始上马,立刻赶往涿鹿驿。”
众人闻言肃然,心中又有些振奋。
得到年功的机会可不多,平时军中获取年功很难,只有上战场杀敌才有可能获取。
如今只是赶路就能获得年功,这可当真是难得的机会——
只要有了年功,他们晋升军官就没阻碍。机会到来的时候,就能提拔上去。
所以这些人纷纷大声应命,钱武等出身涿鹿中卫的将士,也放下了顺便去家里看看的念头,甚至都没有时间写书信。
这次南下他们可是去防乱,不是游山玩水。最终只是在路过涿鹿马驿时,留下了平安的口信。
——
涿鹿区副区长倪元珙,并不知道有一队兵马被作为先头部队调往苏州。
此时的他,正在看着报纸上有关南方的消息的而忧心,在区衙和区长刘理顺商议道:
“你说这苏州的事情,发生这么长时间了。”
“怎么皇上和朝堂上的诸公,似乎丝毫不关心?”
“难道他们就不担心闹出奴变,影响江南安稳?”
作为浙江人的他,显然是不希望苏州乱起来的,那样很可能会影响整个江南的安稳。
刘理顺是河南人,对江南的事情不怎么了解。闻言揣摩着道:
“或许陛下和诸公,都有自己的打算吧!”
“不过既然他们都不急,就说明事情没有那么大。”
“你没看报纸上都是静坐,没有闹出乱子吗?”
“说实话,以前我还真不知道,你们江南的奴仆这么多。”
“苏州竟然有九成都是佃户,很多人沦为奴仆。”
“这苏州不是有六成官田吗?怎么佃户的比例这么高?”
倪元珙对此苦笑道:
“苏松那边的官田,和别的地方不同。”
“除了有个官田的名义外,赋税官民一则后,买卖流转等方面,已经与民田无异。”
“不过因为官田到底带个官字,所以容易被当官的人占据。”
“得势的官员能轻易聚拢数万亩,但是失势之后,又会迅速转移。”
“故而江南的人,都特别热衷于考科举做官。”
“江南的大族也特别多,像是申、王两家,都曾出过首辅。”
“去年皇上整治了申家,今年王家又牵联进这件事情内。”
刘理顺摇了摇头,对此难以理解。然后又想到涿鹿的冯家,心中一阵庆幸。
这冯家也是大学士家族,堪称地方豪门。幸而他来涿鹿任职的时候,冯铨这个阉党已经被定了罪,还被皇帝赶去香江岛。
否则他在涿鹿区推行的各种政策,少不了受到干扰。
如今涿鹿区的大好局面,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
谈了一会儿江南的形势,刘理顺又和倪元珙商议起了涿鹿区的事务。
今年的涿鹿区,仍旧大拆大建,和京城一样开始了旧城改造,并且建造新城。
这不仅是为了适应太子领地的地位,也是为了建造涿鹿兵工厂。
这座预计投资百万两的大工厂,让涿鹿区肉眼可见地变得繁荣起来。
无论是水泥还是砂石,生产出来都被兵工厂购进。这让涿鹿区这两个产业,再次高速发展。
涿鹿区的民众,也有很多人在兵工厂、砂石厂找到了活计。现在涿鹿区各地,几乎没有闲人。
刘理顺想着上月收到的赋税,说道:
“今年涿鹿区的工业税收,预计占比会超过两成。”
“按照皇上先前制定的规矩,那就可以让工业议员,占比达到两成。”
“现在已经有不少工厂主捐纳公士,图谋在改选时成为议员。”
倪元珙想着涿鹿区节节增高的税收,抚须微笑着道:
“这税收提高不是好事吗?朝廷现在最紧缺的就是赋税。”
“有了这工业税收,不但朝廷那边要求的赋税能缴上,就是咱们区中,也有很多余钱用于修城。”
“这农田的数量是有限的,再多也多不到哪里去。朝廷定下最高十一税的限制后,基本很难增长。”
“今后想增加税收,还是要看工业和商业。”
刘理顺闻言点头,又叹气道:
“话虽如此,但是工业、商业发展后,也有很多问题。”
“先前议员选举时,地主强迫佃户选自己的事情就不说了。”
“如今工厂主想当议员,听说也有工人受胁迫。”
“皇上设立议会是为了反映民意、和万民共治天下的。”
“如果这样下去,岂不成了和地主、工厂主、大商人共治?”
这是他惆怅的地方,感觉议会在变质。
之前议会最初设立时,他还认为能反映民意,积极投身其中。
如今涿鹿区的人渐渐熟悉议会后,他却感觉曾经的万民一心、共谋天下太平的氛围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争权夺利。
有些议员,公然在议会上提出有利于自家的提案。对不利于自家的提案,则是极力反对。
还有人仗着身上的监督权威胁官吏,让官吏必须给他们提供方便,否则就投诉举报,让他们烦不胜烦。
更有一些议员拉帮结派,如今已经出现了几个小集团。
刘理顺甚至在其中,看到了以冯家为首、以前属于阉党的势力
……
这都是他最初没有预想过的,感觉现在的议会,远远不符合自己的期待:
“皇上之前说用二十年时间建国会,我还觉得太慢。”
“如今看来,二十年还是太快了。”
“至少要教出一代新人,才能让他们成为合格的选民和议员。”
倪元珙同样点头道:
“有些议员,确实做的不像话,竟然还有人仗着身份让本官行方便。”
“确实需要加强教育开启民智,培养出合格的选民。”
提出仿照涿鹿士官学校的附属小学堂、中学堂,建造属于涿鹿区的小学堂、中学堂。利用各家设置的学田,鼓励他们办学。
这样人人都有学识后,想必就会更明白选票的意义。而不是被地主、工厂主一威胁,或者几个承诺,就把票投给他们。
甚至倪元珙想到江南各家的奴仆,还说道:
“最好对选民的身份做出限制,禁止奴仆参选。”
“还可以限制雇工和佃户,甚至要求选民必须识字。”
“刘兄,这件事我们一起上疏如何,向国会筹办处提出建议?”
刘理顺点了点头,对倪元珙的提议虽然不完全赞同,却还是和他一起写了奏疏,针对现在的议会情况,提出种种建议。(本章完)
(https://www.tuishu.net/tui/635748/21215425.html)
1秒记住推书网:www.tuishu.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tuish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