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章 士兵委员会和厦门海战
推荐阅读:炮火弧线 诸天超人!从海贼开始 奇幻领主:从开拓骑士开始 废材逆袭:全能神女她马甲遍地 快穿:专业拯救黑化圣父 父兄流放?她白手起家再造名门望族 这个中洲队强到离谱 盛世嫡女:战王疼妻捧上天 重生之资本传奇 小轩窗,玉珠忙
“万人一心兮,群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将士齐心兮,胜如亲友。”
“干犯军令兮,身不自由……”
嘹喨的《凯歌》响起,朱由检听着歌声,满意地点了点头。
时间进入七月,京城卫所和营兵改制已经将近半年,朱由检在北郊举行大阅,检验整训成果。
参加大阅的除了京营和各卫的兵马外,还有长城方面军各部、包括卢象升率领的后备兵力——
这是为应对草原上越来越紧张的局势,所作出的准备。
建虏在攻下归化休整之后,又挥师向西攻打鄂尔多斯诸部。顺义王和诸多部落首领再次战败,如今不知踪迹。
建虏在劫掠牲畜和人口后回返,如今又抵达归化,率领征服的漠南草原各部,大有南下侵袭之意。
朱由检虽觉得黄台吉不会如此不智,在草原不稳的情况下攻打大明。但是在边关战云密布的情况下,还是聚集兵马,举行校阅仪式——
他要看看各军训练情况,同时让京城民众安心。
在粉饰太平数年之后,他已经知道京城民众最喜欢什么。随后他又命皇家乐团和鹰扬军士兵,唱起了新创作的《战友之歌》。
简单直白的歌声,让京城的民众更加喜欢。
至于听到歌声的京营士兵,感触就更深了。
以前的京营可不讲什么战友情,袍泽之谊虽有,却更多的是上级欺压下级、贪污腐败横行。很多士兵的粮饷别说足额发放,甚至有可能刚拿到手里,就会被军官以赌博等手段搜刮去。
但是这次京营改制后,情况就和以前完全不同了。
京营现在的训练,全面仿照御营和鹰扬军。之前朱由检为了清除军中陋习做出的种种规定,也彻底落实下去。
现在京营的士兵,每个人都在顺天银行有账户。由各营护军负责,直接把月饷划拨到个人账户里。
月米虽然没有了,但军中每天都能吃饱饭。同时朝廷还以士兵一石、军士二石、军官三到十石的规格,为他们发放四海粮行的平价粮票——
凭此粮票,可以用五角一石的价格,购买到南洋运来的稻米。
在京城粮价时常在七角左右波动的现在,他们拿到一石粮票,就相当于挣了二角银子。
而且不用担心粮价波动导致吃不上饭,这让京营的士兵现在都很安心。
同时,按照集议制设置的士兵大会和士兵委员会,以及从士兵委员中挑选士官长的规定,也让官兵关系得到很大改善。
想成为士官长的军士,必须先成为士兵推举出的委员。他们必须为士兵发声,才能得到推举。
这让很多军士不敢再仗着资格老欺压新兵。军官们面对士兵委员会的监督、以及士官长在集议会的一票,对士兵的意见也需要认真考虑。
战友、袍泽之情,在这样关系下自然发展起来。甚至出现一些老兵拉帮结派、想被推举为士兵委员的事情。
对此,军官们是有很多意见的。许多人在《强军报》上投稿,要求撤销士兵委员会,甚至撤销早已实施的士官长制度。
朱由检当然不为所动,但是把士兵委员的提名权,交给各队护军——
只有通过护军审核的,才能成为士兵委员候选人。
同时严格规定了各级士官长的任职时间,到期就必须进入军校学习做军官,防止一些军士的威望太大,出现能操纵主将废立的牙兵。
如今在经过几个月的磨合后,基层军官已经慢慢适应了士官长和士兵委员会的存在。士兵们在理解新制度后提出的各种诉求和改进建议,让军队的面貌焕然一新,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有明显改善。
朱由检从歌声中,就听出了他们的精气神。相比前两年来说,普遍更有精神。
这让他很是感慨地道:
“两年整军,不及今年半载。”
“还是要相信人民的力量,让他们发挥才智。”
又向京营护军使李邦华道:
“京营的集议制、尤其是士兵委员会落实得好,李卿功不可没。”
“拟旨,李邦华世职升一级,提升为金吾卫副千户,可以转为三等男爵爵位。”
“其余有功人员,兵部酌情封赏。”
这个赏赐之厚,明显出乎群臣意外。
兵部尚书薛凤翔道:
“陛下,由百户到副千户,是从爵士到男爵。”
“没有大功就册封,臣恐难以服众。”
“不如等李都护立功后,再行封赏不迟。”
这是群臣现在普遍的认识,百户、试百户这两个世职可以稍微放松,是否转为爵士也无关紧要。
但是百户之上,副千户就能转为男爵,封地方一百里、面积堪比一县。放在以前就能称为百里侯,治理好了能有几万户。
这么丰厚的封赏,让他他们对这一级的爵位很看重,也是之前卫所改制时,他们把很多世官降为试百户的原因——
这些大臣都不希望指挥和千户世职太泛滥,将来转为爵位后,自己身上的爵位贬值。
如今留下的两万多指挥和千户,很多人还嫌多了呢!
百户升为副千户,就这样成了一道坎。没有足够的功劳,根本升不上去。
李邦华同样如此认为,推辞道:
“陛下,臣这些微功劳,当不起如此赏赐。”
“请陛下收回成命,待臣在战场上立功。”
朱由检闻言看了他一眼,制止了其他要发言的臣子,向群臣道:
“你们啊!对这这件事的认识都不够深刻。”
“有了集议制和士兵委员会,之前确定的各项措施才算在军中扎下根来,真正得到士兵的拥护。”
“李卿就是这些制度制度的奠基人,凭此功绩难道还不值得升一级?”
“等以后你们才会发现,李卿的功绩要更大。他将来凭此功绩,进入紫阁也足够!”
如此高的赞誉,让李邦华受宠若惊。因为他实在想不到,皇帝对自己有这么高的评价。
因为在他看来,集议制和士兵委员会都不是什么大事,只是皇帝交代了、自己落实下去而已。
他自己心里最满意的,其实是让各级护军宣扬文天祥的事迹,让士兵怀着忠君报国之心、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他认为京营士兵现在这么有精气神,是护军和祭司们的功劳。是这些人向士兵宣扬忠义,让士兵相信自己死后能成烈士、甚至能被封神。
不过如今皇帝认为是集议制和士兵委员会的功劳,他也只能说道:
“是陛下定的措施好!”
“将士们都怀着报国之心。”
朱由检哈哈大笑,让李邦华继续落实和完善军中的集议制。把行之有效的措施整理出来,作为军中规范。
然后,他又让士兵举行了射击、射箭等比试,直到傍晚时分,方才兴尽而归。
——
朱由检正要去找田妃再“创作”几首曲子。忽然就接到了锦衣卫的密报,南方传来两个坏消息:
一是张溥在苏州搅事,让江南各地有发生奴变的危险。
二是荷兰人进犯厦门,被早有准备的郑芝龙打退,焚其三艘舟船。
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如今的风帆战舰,并无在近海抵御火攻的能力。朱由检也早就据此,命俞咨皋给郑芝龙送去了硫磺、火油等物资。
出乎预料的是荷兰人退走的时候,在海上劫掠了一艘从南洋回来的运粮船,这让朱由检又惊又怒,当即就拍案道:
“荷兰人怎敢如此?”
“他们是把大明的海洋,当成自家的吗?”
“还有谁透露的消息,让荷兰人知道劫运粮船?”
锦衣卫掌印郑士毅满脸晦气,知道皇帝为何会有这么大的怒气。
如今的京城各支军队,可是靠从南洋运来的稻米养着。否则京营的粮饷改革,哪能这么顺利?
荷兰人现在把运粮船劫了,这就触了皇帝的逆鳞。如果事情恶化下去,更是会影响到京营的军心。甚至影响到沧州那边的移民。
这让郑士毅小心翼翼问道:
“南洋的粮食现在很重要。”
“要不要与荷兰人和谈,答应一些他们的条件?”
朱由检听到和谈,顿时来了兴趣。在知道荷兰人开出了五个条件后,仔细询问起来。
期望能同林丹汗瓜分漠北那样,与荷兰人达成瓜分南洋的和议。
不过在听到郑士毅转述的和谈条件后,他已经出离愤怒了,恨声道:
“好好的海上马车夫不当,偏偏想垄断贸易。”
“这些条件朕一个都不答应,让郑芝龙继续和他们打下去。”
命令郑士毅立刻传讯,让郑芝龙和他们继续打。必须把荷兰人打怕,达成瓜分南洋的和议。
至于荷兰人的条件,自由贸易是可以,大明也追求自由贸易。
但荷兰人要求像葡萄牙人那样掌控一块地方,大明绝对不会答应。
他们劫掠的船只物资,也要按价赔偿。否则就让郑芝龙的东宁保险公司,赔付给缴纳保险的人。
第三条要求的不允许大明的船只去南洋交易,那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第四条不允许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与大明交易,更是无稽之谈……
到最后,荷兰人开出的五个条件,都被朱由检驳斥了一遍。
他让郑芝龙看情况拟定更好的条件,至少要让大明在南洋取得与荷兰人平等的地位。
为了逼迫荷兰人屈服,他还发出了禁止与荷兰人贸易的命令。命令大明所有港口和自贸区,都不得接纳荷兰人——
在荷兰人屈服之前,大明不会与之发生任何贸易。违反此令的大明商人和外籍公士,都要按律处置,剥夺勋爵身份。
朝鲜、日本等藩国,也都被他要求遵守此令。
大明要发动一切力量,制裁进犯大明的荷兰人。
——
远在厦门的郑芝龙,收到这个回复后,高兴地向李国助等人说道:
“如此大事成矣!”
“皇上果然英明果断,知道荷兰人的命门是什么。”
“不出一月,荷兰人的战船肯定还会进犯,到时候定让他们有来无回。”
禁止贸易的命令,无疑击中了荷兰人、尤其是东印度公司的命门。
以贸易立足的他们,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贸易。
各种贸易之中,垄断是最丰厚的一种。所以荷兰人想垄断大明沿海的贸易,禁止大明船只前往南洋、也禁止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与大明交易——
如果大明的实力不行,他们甚至会殖民掠夺,控制商品产地。
郑芝龙此前就知道这一点,所以他在打算同荷兰人在南洋争霸时,就派船队驱逐了荷兰商船,断绝他们同大明的贸易。
荷兰人对此极为恼怒,只是现在东宁已被大明收回,他们在大明沿海没有立足点。再加上大明如今海贸兴盛、很多富商大户投身其中,有不少船主无视郑芝龙的禁令,仍旧去南洋与荷兰人贸易。
这让荷兰人仍旧有获得大明商品的机会,冒险来大明沿海讨伐郑芝龙的意愿也不强。
直到郑芝龙和于日升、海述祖等想去南洋开藩的人联合,发布更强的禁令后。才让荷兰人终于坐不住,派了十几艘战船,千里迢迢征讨。
郑芝龙本欲将他们一网打尽,诱使荷兰人的战船进入了厦门。然而远道而来的荷兰人很警觉,发现战况不对后,立刻就舍了三艘船逃了。
船只速度比不上荷兰人的郑芝龙,也没有能追上去。
这让他只能采纳李国助的计策,让刘香“投靠”荷兰人,透露了运粮船的消息。
荷兰人果然劫了运粮船,引得皇帝大怒,发布更严格的禁令。
现在,他们就要把这个消息广为宣扬,让荷兰人不得不战。在他们预设好的地方,打上一场海战。
指着金门岛南部的料罗湾,郑芝龙道:
“我欲同荷兰人在这里作战,李兄能让刘香把荷兰人引到这里吗?”
“到时候咱们就里应外合,拿下这伙荷兰人!”
李国助狠狠点头,表示一定会把这个消息传过去。
刚刚打过一仗的东南沿海,开始酝酿着更大的海战。(本章完)
(https://www.tuishu.net/tui/635748/21215427.html)
1秒记住推书网:www.tuishu.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tuishu.net